第三十七章 皇帝之怒,废圣夺公!

沸油鹅掌。

正是菜如其名。

于沸油锅中将活鹅之掌浸入。

司礼监随堂太监毕云下意识地打了个寒颤。

这保国公府的名厨,当真是好狠的心。

不过。

牟指挥使的介绍还没完。

“鹅掌浸沸油,鹅痛欲绝,趁着鹅惨叫挣扎时,厨人就势将鹅投入旁边的池水中,过不多久,再次把池中的鹅抓起,将那鹅掌复投入沸油中,如此这般,反复五六次,鹅兀自活蹦乱跳,而鹅掌,已然酥脆,剁掌弃鹅食之。”

说到这。

牟指挥使提了口气。

虽然早知保国公府名厨为享一时口福的残忍手段,但仍不免为这有失人道的行径感到发指。

一只大白鹅,仅食双掌,也能从中看出保国公府的奢靡。

那酒宴中。

有百位勋爵,就代表有百只大鹅之掌被食。

“继续。”

朱厚照不带丝毫情绪道。

作为国朝皇帝,且让他听听,这国公府,到底多能享受人间。

“陛下,再就是成国公府的活叫驴,是醉香楼名厨所烹。

是将一头驴绑在架子上,除四条腿外,连身子都绑的结结实实,厨人会拿一把锋利的刀刃,活割驴肉,每割一刀,那驴儿就会惨叫一声,及至半边驴身割到只剩骨架,驴犹未死。

什么时候驴死了,便换一头驴,以此,来保证肉的鲜灵。”

牟指挥使喉咙滚动,继续道。

醉香楼的名厨,只敢给勋戚们呈上驴后脊梁背往下,到驴臀之间那一条肉。

巴掌长,是驴身最鲜最嫩最脆的肉。

“最”。

说明少。

百位勋戚们就消耗了几十头驴。

成国公府财大气粗,是不在乎的。

但是。

要说今儿晚上,谁是顺天府食最珍之人,非定国公徐光祚莫属。

牟指挥使在腹中酝酿了下心稿,缓声道:“定国公所请之人,是名满国朝的神厨孙二娘。

那孙二娘轻易不出手,出入皆是达官显贵府上。

今应定国公之请,入国公府做菜,光是食材,就有羊一万头,鸭八千只,鲤鱼一万条,尚未长成的雏鸡一万五千只。

幸得定国公府宅大,专门腾了进院子放置,换个府低院小的,这成群鸡鸭,成堆羊羔,都没地取材。

臣无能,那孙二娘做菜,只用亲近徒儿孙儿,他人不得在旁观之,就连定国公府的厨子、仆人,也一概不用。

锦衣卫只探得,那万只羊嘴血肉模糊,上嘴唇都被削去一片肉。

定国公府管家询问此举何意,孙二娘答曰:“羊身上也就其唇可食,余者皆带膻味儿,不足取。”

定国公府管家再问万羊被割去唇片肉后,怎生处置,那孙二娘答曰:“弃了便是”。

以锦衣卫所推算,那数万的鸡鸭,怕也是只取了某个部分,余者皆弃之。

这般取材,普天之下恐无二人,难怪只做稀罕物,难怪名满国朝。”

说到这。

就连牟指挥使都忍不住发出感慨。

一盘菜,五百金。

百盘菜,五万金。

惊心动魄。

定国公为了筹办此次“讨刘”大事,是下了大手笔,大心血的。

国公府一年进项,估计全砸在这一餐饭上。

定国公府,誓要还宛平县田垄间,刘次辅那一剑之仇!

“看来,穷山之珍,竭水之错,南方之蛎房,北方之熊掌,东海之鳆炙,西域之马奶,已经满足不了朕的这群臣子了。”

朱厚照闭上龙目,淡漠道:“真昔人所谓富有小四海者,一筵之费,竭一郡之税赋不能办也。”

活吃酥鹅掌。

活吃驴巴掌。

上万只羊只取百碟肉。

这些新奇的吃法,着实给他这个皇帝开了眼界。

五万金,即五十万两纹银。

国朝南方富庶郡县,一年税赋差不多也就如此了,北方郡县,尚不到这个数。

数万,乃至数十万百姓之力,不够定国公府一顿饭费。

何其悲哀!

国朝勋戚,酒池肉林,奢靡成风。

如若上行下效。

江山何愁不亡,社稷何愁不灭。

“陛下,首辅府,国公府,残虐成性,该当如何?”

牟指挥使躬身听令道。

生煨海鳖。

沸油鹅掌。

活叫驴。

绝品羊唇。

既不符合儒家教化的仁义,又不符合太祖祖训的勤俭。

如果陛下惩罚,分所应当。

“李首辅,令其贤婿,以衍圣公之名压朕,想拿走朕的税粮,定国公、成国公、保国公,联结众勋,以功臣之名压朕,想杀掉朕的阁老、朕的左都御史,朕不如何,人都要欺到宫里来,朕要如何,人岂不是要掀了朕的紫禁城?”

朱厚照心中涌起无穷怒火,怒极反笑道:“这是把朕当泥塑的了,捏扁捏圆,任凭心意是了。

万世师表、与国同休,合该到此为止了!”

曲阜孔氏家族,受历代先皇追封赐礼,却不思反哺国朝,只为自家那一亩三分地的税粮操心。

想来,还盼着国朝亡灭吧。

好代国朝为异族修降表,得到异族朝廷更高的礼戴吧。

孔门!

孔贼罢了!

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科举。

不是非儒学不可!

而与国同休的勋戚,同样世受皇恩,但真到亡国灭种之时,能身与国灭的有几人。

恐怕,也会嫌这大明之水太凉吧。

功臣!

我大明朝杀的还少吗?

“传朕旨意,明日,奉天殿,大朝百官。”

朱厚照下旨,继续道:“传令刘杰,让都察院别往乾清宫送奏疏了,直接抬到奉天殿。

让文武百官,让世人看看,我大明朝的衍圣公、定国公、成国公、保国公及一众勋戚是多么风光,多么显赫!”

龙音。

在殿内回荡。

久久不歇。

布衣之怒,流血五步。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天下缟素。

大朝会。

每逢虽岁首,或新皇登基举行。

是始于西周的一种礼仪规格最高的朝仪,秦汉直至国朝,历代承袭不衰。

既然太祖皇帝是在大朝会上,赋予功勋之荣,自当在大朝会上,收回功勋之荣。

“臣遵旨!”

牟指挥使和毕云领旨道。

面向陛下,躬身退出乾清宫,转过身,方觉后襟早被冷汗打湿。

万世师表、与国同休,再不复也。

这是废圣之言,这是夺公之语。

暴风雨,来了。

“指挥使大人,你要徒弟不要?”

毕云安排传令官去传达旨意,忽然想起刘总宪的拜托,询问道:“只要你开金口,咱家立马给你送個九卿徒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