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邀请

云夭也因为自己的失言,显得颇为尴尬。

为了避免此地的氛围变得更加微妙,连忙开口打破了僵局:“徐庶你也是从中原逃难来的吗?”

对于云夭的说法,徐庶当即进行了否认,回答道:“在下听闻中原士族大家,儒学先生时常言语,是乃妖党横行,不尊人伦,不谈仁善之地,郡主你也知晓,在下长安做游侠之时,曾受秦王点拨。”

云夭虽然记不起当时父亲和这个中原偶遇的少年交谈过什么,但若不是父亲欣赏之人,可不会有那枚玉佩被赠予。

眼下虽然还不能彻底对徐庶放下戒心,只不过也因为这层关系,相信了这番说辞。

徐庶轻轻呼吸,继续缓缓言语道:“当日分别,在下还未明了当日秦王对我劝学之言,后来遭受不公牢狱之灾,才让在下醒悟。

被同伴救出后,在下弃刀从文,拜访各地名师,今小有所成,恰逢四年前也在中原听闻越来越多关于秦国贻害中原的消息。

当日秦王之言历历在目,庶不敢忘却,每日纠结北地秦国消息让我夜不能寐,特请辞家母,北上一证士族大家口中消息是否属实。”

云夭被徐庶的这番话彻底勾引起了兴趣,就连身后也顺着人群靠近前列的云夭一众同伴也带着感兴趣的目光看着徐庶。

他们不是没有接触过来自中原的难民,可那些大多数都是田地被侵占,被逼的走投无力的穷苦百姓。

甚至因为凉州番禾地界新矗立起的关隘,断绝了从河西走廊靠近玉门关,从而进入西域。

只不过往往为了活下去,离开故土找寻一条活路,那是作为人的本能。

入西域没有门路,那就北上去漠北,成为草原人的一份子,也或者死在迁徙的路上。

尤其是前几年,逃离中原北上漠北草原人地界的中原人很多。

秦侯国内现存军队番号只要轮到对于北边边境防务巡逻,都会组建大大小小的搜查队。

甚至还在漠北长城边境外的一些草原牧民建立哨塔,有计划的收拢规整逃难而来的难民。

这几年开始从中原逃难而来的人骤然下降,而且漠北草原人种也出现了对于他们秦侯国在草原建立哨塔不满的声音。

身为秦侯国统治的王上当然可以忽略这些草原人的声音,毕竟这些草原人的新生代还未真正成长起来。

只不过为了能让掌控经济,宣扬由秦侯国一手布置的佛教能在草原替代原有宗教。

秦王也下令裁撤了漠北草原境内的秦军驻留营区,只是在北地边境正常巡逻训练。

甚至还对草原各个部族派去信使,尔等部族收拢到中原难民后,可送往秦侯国北地边境。

当然这笔交易可不是无偿,至于其中利益确实除开极少数人无法知晓的存在。

但是草原部族现在恢复了对中原边境的袭扰,从以前的烧杀抢掠,变成人牙子,可见其中的利益足以令人眼红。

屠胡之战后,秦侯国在失去境内大量男性劳动力之后,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在极端的时间稳固了国内生产建设。

不单单是因为当时流传在秦侯国境内‘女子也可担任半边天’的标语,也少不了每日源源不断补充到秦侯国境内的壮年劳动力。

这些逃难的难民成分复杂,男女老幼都有,可能在兵荒马乱,食不果腹的逃难路上进入漠北草原,之后辗转到达秦侯国,基本上已经很残酷的淘汰了一批人。

显示的残酷,逃难而来的中原人不愿意谈及过往。

秦侯国的户部官员,也只是为这些人重新登记一个此地的户籍,没有丝毫兴趣去探寻这些人之前的来路。

用最短的时间给这些中原难民普及秦侯国的政策政令,随后就安插分散打乱到需要开发的新地区。

至于秦王颁布的这条政令,再次让中原边境有了游牧的劫掠,可仁慈对于一国之主的秦王云光来说,早就一文不值。

如今诸侯纷争,群雄并起的世道,善良对于一地之主而言,是最无用的东西。

云夭目光灼灼的看向面前同在场之人侃侃而谈的徐庶,紧随其后的询问了起来:“那你来到此地证实了那些中原贵族们的话语了吗?”

徐庶微微低垂眼眸,缓缓攥紧拳头,深深呼吸一口,娓娓道来。

“在下居庸关停留数日,经人介绍,同北上的草原胡商一同出行,出关三日后,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中,看到一条绵延不止几何的宽敞之路,初见让在下诧异到底是何人新建这般道路,耗费人力物力怕不是堪比前朝修建长城驰道。

自从从胡商头领口中知晓这些都是秦王所为,一路上草原胡商也透露,秦侯国在秦王的示意下,佛家无形渗透并影响...”

徐庶的话还没有说完,站在面前的郡主云夭直接抬手打断了还想侃侃而谈的徐庶。

此前还没有对这位长安相处甚短的徐庶有过太多好奇,只是感叹缘分可真是一个令人耐人寻味的东西。

可此刻徐庶的言语,却不得不让郡主云夭正视此刻不远万里出现在秦侯国地界的徐庶。

郡主云夭经常出没于秦侯国的行政中心,甚至在祖母徐端静在世之时,也时常听闻祖母为她讲解,两国之间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残酷无情。

当一方的意识形态完全被替代,主宰,所谓的国也只是名存实亡。

为此话语权的重要性,云夭岂能不知晓。

云夭父亲秦王云光,也会在处理文书时让她在一旁观看,甚至还会询问她的意见,也在不经意间接触过关于广袤草原的谋划。

当初知晓那些戒律严明,吃斋念佛的佛教徒竟然是布局意见有十数年的生力军。

没想到现在面前的徐庶竟然通过简陋的信息交流手段,将秦侯国对草原部落的布局歪打正着说了个正着,心中对这位远道而来的中原学士高看了不少。

至于制止徐庶继续言语,还是此地人多眼杂。

“秦国郡主,法家学士云夭见过徐庶学士。”

徐庶被这位秦国郡主云夭打断话语没有丝毫不满,看来先前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的确证实了他的猜测。

如今这位郡主颇为正式的作揖行礼,自报家门也让徐庶颇为意外。

毕竟这位云夭郡主行的礼节,放在中原可不是女儿身的她们所行之礼。

徐庶也只是微微愣神,清清嗓子正式的作揖行礼回应道:“颍川儒家学子徐庶,字元直,拜见云夭郡主。”

“元直兄台,不知今日是否繁忙,可否与我等一起促膝长谈一番?中原我等也是神往已久呢。”

郡主云夭直起身子,邀请着徐庶同他们一行人一起相聚畅谈。

徐庶此行前往西北赶赴秦侯国,就是为了知晓士族大家中犹如洪水猛兽般的秦侯国。

平日里接触此地百姓,能知道的一些消息也颇为片面。

要想知晓时效性不落后,准确性高效的消息,接触秦侯国的行政人员可是最好的机会。

而现在眼下这个后果百姓敬仰的王上之女邀请,那可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云夭郡主想要,元直岂敢不从。”

郡主云夭将先前落在自己手中的玉佩从新递给了徐庶,微笑着言语道:“你我也算故友相逢,今日也还让我略尽地主之谊。”

徐庶小心翼翼的接面前的玉佩,重新佩戴到内衬长衫之内,抬脚迈步跟着云夭就朝酒店门外走去。

只不过心中颇为过意不去对这家酒楼掌柜,回头刚想给掌柜眼神示意一番,今日餐费明日必将送来。

回头之时,却发现掌柜的从先前跟在这位郡主身后一言不发的魁梧壮汉手中接过了钱财。

店家注意到徐庶的目光,指了指钱财,还有走在自己前列的郡主,还在疑惑时,云夭轻轻开口。

“远道是客,怎能让你破费。”

“多谢郡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