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谈月票加四十五

攀谈(月票加四十五)

大冷的冬天里,这样热闹的场面很少见,上官清明下车后,就被眼前华丽的头饰和衣服给折射的眼睛眯了起来。

还有着淡淡的香粉味,在空气中弥漫着。

其实有一些上官清明是见过的,正是在白府认识的。

而且她也看到了在一旁角落里安静的桑兰,冷着一张脸,与往日可不相同。

面见皇后与太后时,是按着等级来的,将军府被排在了第三拨的人里面,看得出来身份也算很高了。

与他们一起的还有刘侍郎家的刘夫人母女两个人,刘夫人见到上官清明自然亲热,接着她介绍自己的女儿,上官清明见刘小姐的性子与其母很像,两人到也聊的开。

老夫人一脸的不满,“在这种地方,刘夫人还是不要大声喧哗,毕竟里面坐着太后和皇后呢。”

刘夫人抿着嘴笑,“老夫人可真是不出门的人啊,皇后早在一个月前就回娘家去了,听说要过了年才回来的。”

原来当今皇上娶的皇后正是临国的公主,也难怪堂堂皇后能回娘家过年,也可见其皇上对她的宠爱程度,不过刘夫人的话听在老夫人耳里却异常的刺耳。

前阵子自己与丞相打在一起,指怕没有几个不知道的,难不成刘夫人借这个话来讥讽自己?

不过上官清明看的清楚,这刘夫人跟本就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有口无心的主。

老夫人冷哼一声,转过头去。

到是刘夫人显然还没有聊够,“呀,这位就是那位桑姨娘吧?肚子都这么大了,怎么还带进宫里来?可千万别出什么差错,到时多不吉利啊,咱们到是没什么,大不了失了个孩子,可在宫中是大禁啊。”

老夫人忍无可忍,“刘夫人就不能说点好话?还是在诅咒我们南宫家的子嗣?”

“我这可都是为老夫人着想,一会见了太后要行大礼的,何况一个姨娘也没有她坐的地方,这一站不知道多少个时辰呢,老夫人不会不知道吧?”刘夫人啧啧嘴,跟本没有因为她的话而生气。

老夫人一顿,这才想到这一点,心下也不由担心起来,转眼看到另一边上官清明的肚子,灵机一动,“清儿,你是有了身子的,一会见太后时,太后定不会让跪太久,到时你一同拉着桑姨娘起来吧,毕竟她怀着南宫家的孩子。”

“老夫人,这妾身可就不敢了,这是宫中,规矩都在那里呢,哪有太后不让起,妾身就拉着人起来的,这也是大不敬啊。”你还真拿我当傻子不成。

“是啊,老夫人莫不是连这点规矩都不记得了?你这样做岂不是让少夫人在太后眼里落下话柄”刘夫人也抢过话。

这边一热闹,马上将四周的视线全吸引了来,众人听到这话,也有些不理解的看着老夫人,难不成这老夫人真像传言中那样已与自己的儿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然怎么能这般陷害自己的儿媳妇。

自然也有人不时的打量着一直低着头的桑菊,到底是什么样受宠的侍妾,能让老夫人这般?

老夫人似也发觉自己做的太明显了,可又觉得儿媳妇就这样当众挑破很不给自己面子,“我这不也是想着桑姨娘怀着孩子嘛,行了,这才刚开口,就弄的像我不待见你是的。”

上官清明到是淡淡一笑,“媳妇怎么敢那样想,只是见老夫人忘记了规矩,不得不提醒一下,毕竟一荣俱荣,媳妇还是将军府的人呢。”

言外之意就是你若真再把我当成傻子,我就让将军府万劫不复。

老夫人气的直翻眼睛,自己才说了一句话,她连威胁都用上了。

刘夫人拍拍上官清明的手,“还是你脾气好,若换成我,早就跳起来了。”

上官清明抿嘴笑,她这一句话怕又将老夫人气的半死吧,一看果然老夫人的脸色又阴沉了几分。

“要说我这忘记了规矩,还不是咱们府里的子嗣少,这桑姨娘也是个有福气的,一进府就有了身孕,连带着也让你沾了福气有了身孕。”老夫人吃了亏,心有不甘。

上官清明眼神一暗,你还没完没了了是不是?

“老夫人这话说的对,想当初妾身在边关时还掉了一个孩子,那次的事啊,妾身可一直、、、”

“少夫人,是老夫人抬爱妾身才这样说的。”桑菊慌乱的打断她的话。

要是让老夫人知道那孩子掉了和自己有关,不知道会不会恨起自己来,毕竟她看的出来,老夫人对子嗣还是很在乎的。

所以她决不能冒险。

上官清明别有意味的看了她一眼,“桑姨娘误会了,我本也没有多想啊。”

其实她本也没有打算当这么多人的面说出那事来,说出来她自己都觉得丢人,那时的自己太软弱,何况也是自己不想要那个孩子的。

桑菊松了口气,见四周看过来的眼神,又忙着低下头。

老夫人到心里舒服了点,自己果然没有白疼这个桑姨娘,在这种场合能站出来为自己说话,所以拉着桑姨娘,“坐一会吧,你有了身孕,相信这里的夫人们也不会说什么。”

桑菊忙道,“妾身不累。”

跟本不敢坐,别人是不会当面说什么,可任谁心里也不会舒服,与妾侍同坐一堂,是哪个府里也没有的规矩。

老夫人点点头,知道她也是知道不合规矩,见她知进退,果然又喜欢了几分。

刘夫人看了,忙拉着上官清明到一旁,“我发现你这婆婆还真是个宠妾灭妻的,同样是有了身孕,怎么不见她关心你?毕竟你肚子里怀的才是正八经的主子啊。不过你也不必担心,我看她也活不几年。”

要说这刘夫人还真是让人喜欢。

上官清明到不觉得委屈,只笑了笑,这时也听到内侍宣人进去,这才理了理衣襟,一行人垂着头出了屋,往前面的正殿走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