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这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

正月十四,休沐之日。

晨,晴。

李绚心扶着刘瑾瑜来到了偏厅中,餐桌上已经放满了早膳,母妃欧阳氏刚刚安置妥当。

李绚和刘瑾瑜对着母妃欧阳氏,微微躬身:“阿母。”

“好了,都坐。”欧阳氏笑呵呵的拉着刘瑾瑜在一旁坐下,同时关心的问道:“三娘,最近几日感觉如何?”

“好多了,阿母。”刘瑾瑜有些害羞的低下了头。

“如此便好。”欧阳氏安抚住了儿媳妇,然后又看向李绚:“大郎,你最近几日上值,职司如何?”

“回禀阿母,最近有些忙碌,儿子刚刚任职鸿胪少卿,有太多的东西需要熟悉,另外还和新罗,倭国有藩属进贡之事要谈,吐蕃方面亦不能放松,另外还有西域诸国,一举一动,也需多有注意。”李绚简单陈述了一些他的职司。

鸿胪寺少卿从来不是一份容易的职司。

不管是李绚,还是杨善,两人每都有一大堆忙不完的事情要做。

尤其是李绚,那些外邦使团,贵族,商人,在大唐出了事,不管大事事,总会找到鸿胪寺求援。

就好像鸿胪寺是他们的什么靠山似的。

然而鸿胪寺如何会管他们。

外邦之人在大唐和大唐子民产生矛盾,只要不是太明显,只要不是太过分,各级都官吏偏向大唐子民。

鸿胪寺就算是派人去了,也只是做个样子看着,确保事情不会太离谱。

外邦使团和大唐正式的交往,事务处理虽然繁杂,但只要把持一条底线,那么这件事情就永远不会出错。

真正的麻烦并不在这里,而在于外邦对大唐政治,文化和军情机密的刺探。

新罗,倭国,都是如此。

在长安的外邦人大都有钱,长安城也从不缺乏为了金钱便疯狂的不顾一切的亡命徒。

尤其如今大唐和吐蕃国战在即,大唐对吐蕃的刺探不归李绚管辖,但阻止吐蕃对大唐的军情刺探,却在李绚的职司范围之内,这些他都在忙这些事。

“鸿胪寺有个七品的主簿前几日出事了,后来儿子作主从礼部调来了一个,是始安郡公之子李怀俨的手下。”李绚稍微解释了一下最近鸿胪寺发生最大的事情。

在前司仪署主簿卢焕自尽之后,李绚果断的请求刘伯英从礼部调人过来。

卢焕涉嫌勾连东海王和吐蕃新罗使臣,这件事如果继续查下去,整个鸿胪寺不知道有多少人将被连累。

可如果就这么的从鸿胪寺内部提拔,也难免会再提拔到东海王的人。

李绚,刘伯英,还有杨善,他们三个好不容易和东海王撇清了关系,如果真的要牵连进去,那可就没那么容易脱身了。

略作思索之后,刘伯英就答应了李绚的要求。

“始安郡公,是在扬州被软禁的李袭志吗?”欧阳氏稍微停顿,立刻就想起了始安郡公李袭志。

李袭志终究是宗室一员,彭王妃欧阳氏对宗室要比李绚熟悉的多。

毕竟当年彭王李元轨在世时,和这些宗室堂兄弟也还算不错。

更别,李绚在扬州时候的事,欧阳氏也一样关心。

李绚点点头,道:“其实软禁始安郡公的人是刑部尚书裴炎,是薛仲璋用裴炎的密令,这才软禁了始安郡公,后来是陛下亲自下旨,这才解除了始安郡公的禁制。”

到这里,李绚刻意压低声音道:“始安郡公虽被放了出来,但他的次子李玄嗣被迫从禁军中郎将,调任左骁卫将军。”

禁军中郎将是皇帝最信任的臣子,因为他守的就是玄武门。

欧阳氏淡淡的点头,低头喝了口粥,然后才微微摇头,叹声道:“玄武门那地方,能不守就不守吧。”

“阿母所言极是。”李绚赶紧点头赞同。

玄武门这个三个字在如今的大唐虽不再是特别禁忌,但也不是随便什么人就都能提起的。

宗室子弟,更是忌惮如斯。

李绚紧跟着道:“李玄嗣虽然丢了禁军中郎将的职司,但儿子觉得,左骁卫将军终算是升了一级,而且接下来将是大唐和吐蕃之战,左骁卫必定是要调出去作战的,到时候建功立业,难道还不比禁军中郎将强吗?”

到这里,李绚压低声音道:“更何况,他们还保住了李怀俨的礼部侍郎,陛下态度如何,一眼可见。”

安康郡公一脉,虽然和隐太子关联颇深,但如今安康郡公一脉,几乎已经彻底灭绝。

始安郡公李袭志一脉虽然身上还背有一定嫌疑,但终究只是嫌疑。

只需要将他们隔离在最核心的圈子之外,依旧是可以好好使用的。

甚至若能在朝中鼎立新功,虽不至于是升任礼部尚书,但外出任职一地上州刺史,还是没问题的。

李绚只不过是给李怀俨去了一封信,李怀俨立刻就将自己的亲信心腹派了过来,他们的心思也是清楚昭然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