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戍边记-朝廷册封

连续行军了两天,最痛苦的人莫过于刘克。身子太弱,即使马车里垫了好几层被子,抱着琴儿柔软的大腿,依旧被颠的七荤八素,各种抱怨。

“这条路,得修,不然小爷再特么也不来了”

琴儿心疼,出言安慰。

“少爷再忍忍,听裴将军说,只剩半日路程了”

“一分钟都忍不了”

“少爷只要不想这件事,分散下注意力,就过去了”

“哎,好主意”

刘克来了兴致,打开身边一个长形盒子,一脸坏笑。琴儿凑过去,却发现里面是衣服,粉色绣着梅花,十分漂亮。

“一件衣服?”

“两件,你和夫人的”

“谢谢少爷”

刘克翻动盒子,居然从里面抽出来一根柳枝,吓的琴儿浑身一紧,脸有些发烫。

“少爷,咱们在行军”

琴儿讨饶,周围都是兵士,实在羞耻。

“你不是说分散注意力嘛?”

琴儿无奈,闭上美眸,红着脸,背对刘克,跪趴了下去。

一声声脆响,伴随着春风细雨般的琴瑟和鸣声,刘克终于忘记了痛苦。

黄魁很识趣地遣退周围兵士,五十米内,只有黄魁一人,手提丧钟锤独立护卫。

“姑爷,差不多行了哦,被人听见,不好”

“滚!老子早晚拿你这憨货祭旗”zusu.org 茄子小说网

黄魁无奈,姑爷胡闹起来没半个时辰,完事不了。只好一边走,一边练锤。

长安城,太极宫,两仪殿

李世民正襟危坐,群臣分文武两班站立。

高彻正在宣读军情抵报:

贞观十三年七月二十五,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集结马步军共计六万余,陈兵我大唐河东边界。江城守将刘克,剿灭罪臣董有德,并派遣新军一万,协防河东边境潞城段。两日前,刘克自领剩余约一万新军前往东河大营,支持守军,抵御高句丽大军对河东边境江城段的袭扰。

李世民点了点头,喝了口茶水。

“诸位爱卿,你们觉得刘克能胜否?”

朝臣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说什么的都有,说刘克经验不足的,说他性子不稳的,也有夸刘克聪慧的,总之意见不一,难下定论。

第一个站出来的确是程咬金。

“陛下,老臣觉得刘克不错,他那练兵的法子,老臣和茂公讨论过,觉得新奇,效果也不错,老臣觉得刘克能胜”

有人赞成,就有人反对,但是反对的人,大家很意外,是杜如晦,一位大儒。

“刘克,行事毫无底线,荒唐事数不胜数,这样的人,怎能堪大任?”

程咬金急了。

“哎,你个老书油子,打个仗,看谋略,胆识,又不给你当女婿,你叽叽歪歪,有的没的,有意思吗?”

“程老匹夫,朝堂辩论,何故辱我?刘克就是道德有问题”

程咬金眼睛一瞪,就要冲上去揍人,被李世民喝止。

“行了,再闹,朕打断你的狗腿。杜爱卿,知节所言不无道理,为将者,看的是谋略,胆识”

说完,李世民看向长孙无忌,对于李世民来说,长孙无忌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

长孙无忌很有眼力见儿,立刻出列,躬身答话。

“臣觉得陛下说的在理,刘克智谋超群,可堪一用”

李世民立刻就明白了,“可堪一用”而不是“可堪大用”,显然长孙无忌对刘克的评价只能说中上。

“高彻”

“老奴在”

话说这个高彻,给人的感觉就是诡异,你都看不清他是怎么下的台阶,李世民这些年鲜少遇险,就和这高公公有极大关系,即便放在江湖,也没有人敢对这个老太监有半分微词。

“拟旨,册封刘克为忠武将军,正四品,同时册封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帅水军两万,即日启程,从东海出发,支援刘克”

朝会散去,李世民单独留下了长孙无忌和李绩,两位文武群臣的带头大哥。

甘露殿内。

李世民脱去皇袍,一身宽松便袍,赤着脚,依靠在长椅上。

“茂公觉得刘克如何?”

李绩答道:“程知节所言不假,我们二人觉得刘克这孩子,足智多谋,训兵有道,是个好苗子”

长孙无忌开口。

“茂公之言确是事实,但此人过于跳脱,臣听说,他沙场点兵,竟说新军乃是人民军队,人民即百姓。臣以为不妥,自古,军队必须掌握在君王手里”

李绩却皱眉。

“长孙大人,刘克年不过十五,难免有胡言乱语的时候,况且点兵之时,他那首壮军诗足以表达对陛下的忠心”

李世民来了兴致。

“刘克还当场做了诗?说来听听”

“是,陛下”

李绩清了清嗓子,朗声吟诵。

弓强弩劲号角鸣,

止酒别君赴征程。

铁戈铮铮催战骑,

君心策我建奇功。

这诗从李绩嘴里念出来,那更是非同凡响,尽显金戈铁马的恢宏大气,听的李世民血气上涌,好想找哪个国家干一架,显示一下朕的王霸之气。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