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孙儿遵旨

朱雄英也是看的瞠目结舌:老爷子这算盘打的忒精明了,还以为会赏点钱什么的,谁知道赏了个别院。  整日的住在宫中,那地方也不常去,就算赏给徐达,十不抽一的,皇帝要去住两天,他敢拒绝?  关键那是皇帝的别院,徐达也不敢要哇!  朱标倒是不以为意:老爷子整日住在宫中,不常出宫,要那地方干什么!  再说了,也不是孤的别院,漫说一座,十座八座孤也不心疼!  所以朱标顺水接茬道:  “哈哈,孤倒是没父皇财大气粗!”  沉吟了下:“这样,那孤不妨借父皇的龙威,给魏国公写一幅对子吧!如何?”  “嘶”,老爷子猛的吸了一口气:  去求,彻底回不来了!  咱就是赌他徐达不敢要,正眼巴巴等着徐达拒绝呢?咱好顺水推舟收回来。  “这完蛋玩意,竟然直接给徐达做主了!”  “那臣...那臣就却之不恭了!”徐达很高兴,那个小别院,有一座小楼,丹楹刻桷、雕梁画栋,修的很精致。  皇帝也不常住,一些开国老家伙眼红不是一年两年了,今儿个到了咱手里,关键是这份荣宠啊!  蝎子粑粑独一份!  最主要是太子硬塞的,不用担心老皇帝事后算账。  “写!”老爷子听见徐达应承下来,咬着后槽牙:“现在就给咱写!”  “呃?”朱标一滞,对联哪那么容易想起来,孤就那么顺嘴一说!这老爷子,也太记仇了。  朱标懒驴拉磨似的转悠半晌,才缓缓写上一阙:  君臣相悦,遑论输赢,谁谓开国帝王,笑把湖山当孤注。  龙御四海,誉赞蜚声,千古青史留名,今朝风流纵横中。  朱雄英扒着往前看了看:实际上,朱标的这幅对子对的不甚工整,也不合平仄,属于抒情流水联,要的是那股子意境。  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爷子读读对联,脸色倒是缓和了些,正要再说些什么的时候,老太太走了过来。

吃饭的时候,老太太频繁的给朱雄英和徐达夹菜:  “大孙吃个腿儿”  “徐达兄弟,吃个腿儿!”  一只烧鹅就两只腿,徐达一只,朱雄英一只。  饭桌上,朱元璋总是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笑容一直没从脸上掉下来。  可徐达前脚刚走,老爷子马上就翻了脸,拉着朱标脱下靴子就是一顿胖揍。  “让你坑爹!让你算计老子!老子打死你这个不孝的!”  朱标一边躲一边苦笑道:“父皇,近些年徐叔叔身子一直不好,嫡孙还病着,这个时候让他出镇北平,儿臣实在是过意不去!”  朱元璋瞪眼:  “那你就慷你老子的慨?”  “老子的别院呦!”  “父皇!您又不常住.....”朱标安慰道。  “那也丢不了!”  ......  老爷子发了好一阵的火儿,这会儿总算消停下来了,朱标也在马皇后的帮忙下像是逃命一般跑回了春和宫。  天热,朱元璋躺在椅子上,拿着个蒲扇,不时的往朱雄英身上扇着风,活像个村头纳凉的老大爷。  突然,像是想起来什么似的:  “今儿个让徐达吓到了吧?”  朱雄英搬了个小板凳,坐在老爷子旁边,温柔的给老爷子按起了腿:  “是,徐爷爷的眼睛,孙儿想起来都觉得余悸未消,那双眼睛...那双眼睛太可怕了!”  又犹自的犟起来:“孙儿不怕!”  “呵呵,怕也是正常的,徐达这样的,死人堆里滚几遭出来的人,没几个人不怕的!”  说着,眼睛突然眯了起来,开始了自言自语:  “咱活着的时候倒是都不敢扎刺儿,你爹也勉强凑活,你呀,还得炼呐!要不然...”  老爷子最后的声音太小了,朱雄英没听清,正要上前听个仔细。  老爷子却突然扭过了头,看着朱雄英的小脸,少有的严肃:  “过几日蓝玉班师,咱让你爹迎大军入城,你也跟着去!”  “不读书的时候,咱准你出宫,多去京营转一转!”  “找你爹,

九江,小茂子都成”  九江就是李景隆,曹国公李文忠的嫡长子,按辈分来说,还要管老爷子叫声舅爷。  长得一副好相貌,自小就被李文忠寄予厚望、倾心培养。  洪武三年,还亲自随军出征过王保保,也还算有战功,是如今大明勋贵二代的风流人物。  至于小茂子,是朱雄英的亲大舅,开平王常遇春的嫡长子,这群权二代的领头人,人称茂太爷!  是现在小一辈中最能打的!  徐达和朱元璋是泥腿子出身,村里种地的娃娃,可常遇春不是,家传的功夫,一身的能耐!还能不交给自己儿子?  据他自己说的是祖上是抗金名将岳飞的副将!虽说老爷子他们都不信,但是常遇春还是极力坚持。  打天下时就是老爷子的先锋,号称常十万,勇猛异常,马槊步槊独步天下!  不过命不好,洪武二年就暴毙柳河川,都说是因为常遇春杀降坑俘,杀戮过重,不得长寿。  可朱雄英总感觉没那么邪乎。  应该是骑马长途奔袭,出了一身透汗,打仗过程中又精神高度集中,得了卸甲风,这才暴毙。  至于后世还有人传是老爷子杀的,就更不可能了,那时候正在北伐,这是决定了老爷子在青史中是红巾贼还是太祖皇帝的标志性战役。  朱元璋不会如此不智!  另外,朱雄英虽然没见过常遇春,可从别人的口中听到的常遇春:那就是个憨皮!  除了打仗,啥都不会,老爷子不至于对这样一个人忌讳。  而常茂也是自小练得家传功夫,听人说他一根长槊可以戳透半尺的城砖!  朱雄英总感觉在吹牛,半尺什么概念?十五公分左右,古代的砖可不一样,尤其是城砖,是用夯土法造的,密度很大!  想到这,朱雄英又看了眼老爷子:  朱元璋虽然没有再说为什么,但是朱雄英明显感觉到,老爷子像是有什么顾忌一般,跟之前不太一样。  连带着脸上的表情都仿佛有些狰狞。  “是,孙儿遵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