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章 第 61 章

第六十一章

夫妻俩个见状一个伸手揉太阳穴,一个飞快的转着手腕上的串珠,不一样的动作,却是同一样的头疼。

孩子都是好孩子,就是有些个淘气。

这会儿对着你扬起讨巧卖乖的笑脸,你是既舍不得打,又舍不得骂。

唉,罢了罢了,跟旁人家的孩子比起来,她们也不过是淘气了些。

下不为例吧。

于是这俩口子没谁扮白脸,也没谁做红脸,又非常默契的来了个雷声大雨点小的口头训斥这事就过了。

林家这边走了一个敷衍的教育程序后,林如海便亲手将他从库房带出来的那份景观砚台拿了出来。

不是很大,却颇有些份量。

小桥流水,假山水车的的微型影观,造型小巧精致不说,更别出心裁的是那块被弄成石磨的歙砚石和墨块。

林如海叫丫头们端来清水,然后他自己小心的将水注入这只景观盆里,清水流入景观盆,再用手轻轻的转一下那个水车,整个景观盆就跟活了过来一般。

用极小的瓷水勺舀上几勺水滴入‘石磨’里,拉着石磨上面的磨杆子顺时针的转动,不一会儿的功夫,墨汁便从石磨底槽里流了出来。

“便是冲着这个,每天能多写多少字去?”四人玩了一会儿,林如海便叫人将这块别出心裁的景观砚台送到黛玉房里。

黛玉和茗妩见此,便想告退出去。不想林如海却顺势将二人留下考校了一回二人于笔墨纸砚方面的知识。贾敏在一旁听了,又想起贾赦爱古董至少能玩到真品,贾政从小到大总被人忽悠买赝品的事。于是又在一旁穿插了一节这方面的鉴定课。

这一考一教就是小半天过去了,看着落日余晖,就连林如海都觉得悠闲时间最易逝。

以为会闲的五脊六兽,不想每天都是忙忙叨叨。

用过晚饭,黛玉和茗妩去学拳脚功夫,林如海拉着贾敏去花园散步。听着丫头们围着黛玉和茗妩叽叽咋咋,两人时不时的会心一笑。

俩口子还会养盆花,喂个鱼,逗个鸟,再对着廊子下的八哥念上一首《咏鹅》。时而看到哪朵花开了,或是哪个角度的花园别样好看,俩口子还会即兴做首诗什么的。

虽然没了官宦人家的身份,但同样也没了繁重的公务,没完没了的应酬,日子富贵闲散,安逸又舒适。想来五柳先生的采菊东篱下的心境,也不过如此了。

只是这样的日子虽好,可贾敏心中仍有件事一直放不下。

那就是黛玉的亲事。

低的看不上,高的...又攀不上。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好在如今天黛玉年纪尚小,亲事不急于一时。回身看一眼拿着根鸡毛掸子玩闹的黛玉,贾敏怔了一下,到底还是什么都没说。

她闺女没有父兄庇护,性子厉害些,她将来也能放心了。所以那些个规矩体统,哪有她闺女重要。ぷ99.

好好玩吧~

……

林家这边已经过上了岁月静好的日子了,□□国府那边却正好相反。

赖大家的进了一回林家,回来路上就遭遇了两起坑爹事件。

看着浓重绿烟中的马车,赖大家的先是吓了一跳,然后又迅速的左右转头,最后留下车夫,带着跟着的婆子丫头脚下生风的离开了事发地点。

总觉得自己见过大富贵大世面的贾家下人,哪里知道这中江湖玩意。但知道与否于他们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

去了一趟林家就出了这中事,准跑不了林家去就是了。于是本就一肚子火的赖大家的,更是将在林家的遭遇添油加醋的学与贾母听。

那贾母低回头也是不容易了,见自己都低头了贾敏还这么‘不懂事’,当即也拉下了老脸,气的骂了一回贾敏后,又发了狠话的说不许贾敏再回府,回来就大棒子打出去云云。

本来也多是气话,但荣国府上上下下,一块石头都长了心眼和嘴巴。贾母在荣庆堂一顿恶龙咆哮,转眼间就传得阖府皆知。那王夫人本就与贾敏不对付,一听这话,还能不干点啥?

她忍不住的。

不过还没等王夫人兴灾乐祸,落井下石,薛姨妈就带着宝钗过来辞行了。

那段被赖大家的添油加醋传回荣国府的的贾敏真情流露里,可是有不少是关于薛家住进梨香院的各中不合规矩呢。

这话就跟大巴掌一般,猛的扇在了薛家人的脸上。

绝对肿了的那中。

王夫人能叫薛家离开荣国府吗?

不说她那些小打算,就是面子上也过不去呀。

于是这位就拉着薛姨妈的手一顿语重心长,各中安抚,最后又说什么若是王子腾在京城如何如何,她们姐妹更应该相互扶持。最后说起了薛蟠,说是京城不比旁处,总得有人拘着薛蟠,帮衬上进。

薛姨妈本就耳根子软,这会儿被王夫人这么一顿游说,又想到她儿子这会儿已经入了贾家族学,便不好再说离去的话。

只是这个梨香院,薛姨妈又觉得实在不适合她们一家住。若是知道当初先荣国公是在那里咽的最后一口气,薛姨妈也不敢带着闺女儿子住在那里呀。

怪别扭的。

可这会叫薛家搬出梨香院,别说薛家面子过不去,就是王夫人也是脸上无光。

住又不好住,搬又不好搬,左右为难之时,王家这对老姐妹又狠狠的将贾敏骂了一通。

贱人哪怕远在天边,也能在咫尺膈应人~

╮(╯▽╰)╭

站在门外打帘子的赵姨娘勾着嘴角听王家姐妹说话,半响,做作的甩了甩了帕子,又摸了摸鬓角的钗。这会儿赵姨娘都想好了今儿晚上怎么将贾政再截胡到她房里,并且说些什么了。

老婆是亲的,妹子也是亲的,可老婆的妹子却是个外人。若能利用贾敏和薛姨妈而踩一回正房...反正正房不痛快了,她就高兴。

荣国府这边会因为贾敏起多少风波,如今还不得而知。但街面上却因为那颗浓绿烟雾的□□而引起了不少风言风语。

知道是荣国府出来的马车,京城的老少便用一中‘哦~’的神色将发生在荣国府身上的奇事再说一回。

其中叫京城百姓放在嘴边说得最多的就是荣国府有个衔玉而生的哥儿……

这些事情于关门闭户的林家和蹭吃蹭喝蹭高级私教课的茗妩都没有直接的冲突,日子已经不紧不慢过着,时间泛眼间便从暮春走到盛夏,再从盛夏进入秋高气爽的八月。

清明时,林如海和贾敏领着黛玉和茗妩去城外踏青,又在城外庄子上小住了几日。只是端午前贾敏就很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

尤其过节那天,贾敏的心情都阴郁得跟连绵的雨水似的,总是不肯放睛。茗妩没想到是怎么回事,给贾敏把了回脉,也没发现她怎么了。黛玉到是猜着了原因,不过她也没说出个一二三四来,只冷眼看着。

过了节,贾敏的情绪就渐渐好了起来。可到了七月里,贾敏就又开始时常走神了。

“……端午时,娘亲没给荣国府送节礼,荣国府那边也不曾给咱们家送东西来。”荣国府下人的嘴就没个把门的,一点风吹草动就能传得满京城都知道。贾母那段对贾敏的指控不过三五天就传到了林家和大半个京城,于是想到自己成了旁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贾敏就更恼了。

不用贾母撵人,贾敏就打定主意薛家不离开荣国府,她就不回娘家了。

反正这话传来传去,这娘俩就这么扭巴上了。

再说说起端午两家都没走礼的事。

这事吧,贾母在等贾敏低头,送台阶。而贾敏呢,也在等她老娘俯身哄她呢。

凤姐儿最是机灵不过,她早就看出来了老太太的心意。她是小辈,又管着家,便想着她这边着手先送了节礼去林家。可王夫人不同意呀,她就一口咬定这事看老太太的意思。

于是凤姐儿便只好将是否还要给林家送节礼的事拿到人前问贾母了。

那贾母不要面子的?

她最是个要面子的人了。

于是当着满屋儿孙的面,这位直接拉下脸来很郑重的告诉凤姐儿不许送。

可端午不送节礼那是两家的事,但八月初三是贾母的生辰,若是做闺女的不送贺礼过去,就有些个说不过去了。

但你叫贾敏这个贾母的亲生女儿先低头,她又有些不甘心和委屈。

好吧,就是时间一长,她也不知道要怎么放下身段低头了。

“原来是为了这个呀。”茗妩倚在八角凉亭的护栏处,一边伸手逗池子里的锦鲤,一边有些漫不经心回应黛玉,“我知道了,太太这是等人劝她呢。”

被人劝一回,再勉强其难一番的披挂上阵,呃,不对,是重续母女情份。

啧,谁爱劝谁劝去,反正她茗大小姐才不会张这个口呢。

“我也不想。”黛玉嘟了嘟嘴,“可爹爹却说,老太太上了年纪,不能叫娘亲留下遗憾。”

一听黛玉这么说,名妩就不知道如何接了。

再不好,也是人家亲娘。真到了天人永隔的那一天,伤心过后还不全是遗憾呀。

想罢,茗妩又想起一事来,“你前儿叫丫头做的抹额,就是送荣国府老太太的吧?那太太呢,私下里可有准备什么?”

黛玉摇头,说不知道。

备的礼略轻些,就会被人说成寒酸破落户。要是送贵的,再叫人惦记上...得不偿失呀。

谁说不是呢。

这中有了裂痕的亲情,最是难以掌握那个度了。

到底是亲生母女,再多的隔夜仇也难有不惦记的。林如海和黛玉顺着贾敏的心意劝了一回,贾敏就一脸‘看在你们父女面子我就不计较’的神情,欢快的去给她老娘准备寿礼去了。

一架紫檀百寿屏风,一尊金寿星像,一套重绣大衣裳,六十匹官缎,以及一百束银丝寿面和一百颗寿桃。

寿面和寿桃都是头一天连夜制出来的,其他的东西却是不知道贾敏什么时候弄好的。

八月初三,吃过早饭,盛妆打扮的贾敏就携夫带女的回荣国府给她老娘拜寿去了。

本来贾敏还想带上茗妩,只茗妩却不想凑今天这个热闹。她与黛玉说了一声,便带着寄奴也离开了林府。

坐在马车里,茗妩开始回忆她所知道的红楼的剧情。

要在这里生活很多年,平安康泰是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了。而有些事情和危险...可不仅仅是荣国府带来的。

外面的事,原著里写的不清不楚,姨妈告诉她的又都是被她老娘蝴蝶过的,一时到叫茗妩连个参考的方向都没有。

就很愁人~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