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上报了,状元!(新的一月,感谢大家支持~!)

“聂子航同志啊,是我县的优秀知识青年,有着红色的家庭背景,优秀的遗传基因,对于子航同志能够斩获苏南地区的高考状元,我对此,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啊。”

遗传基因……聂子航默默吐槽了一句,放眼张望着职工大院里一群乌泱泱的人影。

除了聂建斌英勇就义的那天,聂家大概没来过这么多人。

为首正在说话的是苏南市的一号首长,几个记者围在他旁边,一说话,就记下一句笔录。

而隶属于苏南县的领导则紧随其后,供销社张大队长与苏钢厂郑厂长等人也在其中。

至于聂子航……他在今早清晨的第一声敲门起,已经度过了好几轮的握手慰问。

也是今早,他才拿到那张登载了《我的峥嵘岁月》并公布了他苏南地区高考第一成绩的《百姓日报》,那行加粗的版头标题写着:

聂子航同志以优异成绩勇摘苏南低区高考桂冠。

“你小子拿了高考第一?”

钟实秋家面朝职工大院的小阳台,成为了聂子航短暂的避风港。钟实秋则坐在旁边一张小木凳上泡茶,气色看上去比11月份时好了不少。

“我也刚知道这事儿。”

的确,这时查高考成绩还没有后世那么便利,只需要通知考生一个准确查分时间,顺手上网一查便可。

1977年刚恢复高考的一段时间内,查分需要到县里专门的办公室查询分数,还需要出示相应证件确认身份。

如果是特别落后的地区,则一般需要到市里或者省城查分。

像聂子航这种成绩特别优秀的,则会在核实成绩之后提前登报,宣传优秀楷模形象。

这就是为什么考生本人比媒体更晚知道考试成绩的原因。

“考了多少分?”

“好像是484来着?”

“啪嗒”一声,钟实秋手里一哆嗦,没拿稳的竹制茶筅掉在地上。

文科高考科目共5门,除去加试英语,每科分值100,总分就是500分,英语则以30分的加试分计算。

“先生?”

钟实秋清了清嗓子:“这天儿冷了,风湿有点儿犯了。”

“噢!我们从上沪回来的时候,买了好几个热水袋,待会儿给您拿一个。”

钟实秋此时满心懊悔,后悔没有早点认识聂子航,让他报清华去。

到手的人才,白白损失了!

钟实秋佯装淡定地又问了句:“都考了多少分?”

聂子航摇了摇头:“没拿到成绩单,报纸上说英语是满分。”

钟实秋心里一抽,懊悔又深了一层。

另一头,苏钢厂职工大院里看门的大黄狗忽然吠了几声,采访队伍不知是谁高喊道:

“燕京来的记者同志到了!”

院子里霎时安静下来,打头的苏南市首长快步走到大院门前,热切地与进院的两道人影握手:

“盼着你们来!”

聂子航见状,知道自己又要上场了,和钟实秋打了个招呼:

“钟先生,我先出去了。”

钟实秋撇了撇嘴:“去吧!”

……

聂家,聂爱红和聂子健早借上工之由一早躲了出去,少了这俩人,聂家屋头清净不少。

来自燕京《百姓日报》的记者李海峰戴着一副眼镜,与聂子航热切握手之后,经同意于聂家做简单的参观。

“同志,需要换鞋么?”

一個小细节,令聂子航对李海峰的好感大增:“不用,年前本来就要收拾一遍了,记者同志请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