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九章 铲平老君山

知道莫仁玕的母亲自尽后,李青石心里无比愧疚。</P>

即便大仁王朝已经腐朽不堪,但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忠君爱国依然根深蒂固,尤其是那些书香门第,若有人行造反之事,会让整个家族蒙羞。</P>

李青石觉得莫仁玕的母亲之所以自杀,就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加入了反军行列,而莫仁玕造反,是被他拉来的。</P>

不过李青石愧疚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莫仁玕情绪平复后,主动向他说起了母亲的为人。</P>

李青石才知道那位老母亲自尽并非是为儿子感到羞耻,而是不想成为儿子的累赘,不想她的儿子因为她而缩手缩脚。</P>

然而得知真相后,李青石愧疚之情虽然消去一些,心情反而愈发沉重,虽然这是这对母子自己的选择,与他关系不大,但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沉了。</P>

他是这支义军的领袖,死的人越多,他肩上的担子就会越重。</P>

……</P>

盛仁城正央宫。</P>

驸马爷李泓看了走在身边的刘白一眼,似笑非笑道:“刘司长是不是过于危言耸听了?”</P>

方才在御书房中,镇武司司长刘白向老皇帝奏报了审问太傅白通古与罪将吴忠的结果。</P>

刘白挖出了白通古与吴忠之间的隐秘关系,也问清了龙华城一战的所有事实真相。</P>

在向老皇帝奏报的时候,刘白语气一如既往波澜不惊,然而凡是听完他讲述的人,全都刷新了对琼州那支反军的印象。</P>

他们绝非乌合之众,恰恰相反,那支反军战力彪悍,将领用兵如神,已经成为一股不可轻视的武装势力。</P>

从刘白的表情与语气中,根本看不出他是否夸大其词,不知道为什么,他说的话,总会叫人下意识选择相信。</P>

何况他还有白通古与吴忠的亲笔供词。</P>

关于这支反军的来历,白太傅也全都供认不讳,白通古的供述,证实了李青石昭示天下的那些事都是真的,这支反军正是怡亲王与醇亲王联手培植!</P>

随着刘司长“娓娓道来”,老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P>

只是他有些疑惑,若那两个逆子培植反贼是为军功,为什么要费心去打造这支反军的战力?</P>

这个问题刘司长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不过若皇帝陛下肯将那两位王爷交给镇武司,他有十足把握问出真相。</P>

老皇帝思虑再三,最后还是拒绝了刘司长的提议。</P>

两个逆子养出这样一支战力不俗的反军,恐怕不只是为了军功那么简单,说不定真有谋逆之心。</P>

儿子要造老子的反,当老子的脸上难免无光,倒不是怕刘白果然审出这些。</P>

刘白的嘴一向很严,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心里十分有数,这么多年从来没让老皇帝有丁点不满,所以即便是皇室最隐私之事,老皇帝也能放心交给刘白处理。</P>

老皇帝之所以拒绝了刘司长的提议,是因为还没做好跟两个逆子撕破脸的准备。</P>

他们毕竟经营多年,虽然没能染指兵权,但在朝中很有些拥趸,王朝正值多事之秋,若有余地,还是尽量选择温和些的手段比较稳妥。</P>

刘白目视前方,看都没看李泓,说道:“李驸马什么时候爱说笑话了,我为何要危言耸听?何况如此大事,我又怎么敢对陛下危言耸听?”</P>

李泓笑道:“难道刘司长不是为了让陛下心生忌惮,不敢再轻举妄动?”</P>

刘白道:“这话我听不大懂。”</P>

李泓笑意更浓:“一旦陛下心生忌惮,必会做好万全准备才会再次发起平反之战,这可就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了,如此一来,琼州那些反贼便有了喘息之机。”</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