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屈原风波

很快到了公司,还是七楼录音部,还是那个录音师。

“唐姐,王羡老师,这位是?”王羡上次来录歌,录音师也是记住了王羡的身份。

“我叫和佳怡。”和佳怡介绍了自己。

“哦!和老师,久仰大名,果然如同传闻一样仿佛天女下凡……”录音师一看和佳怡长的这么漂亮立马就反应了过来。

“行了行了,准备一下录歌。”

唐雪打断了录音师的奉承,扭头对着和佳怡道:“佳怡,歌曲记住了吗?准备好就直接开始吧。”

和佳怡点点头,走进录影间,调整了一下呼吸,示意录音师开始,追光者的伴奏响起。

“如果说

你是海上的烟火

我是浪花的泡沫

某一刻

你的光照亮了我”

和佳怡一开口就惊艳到了王羡,和佳怡的声音和平时说话不一样,平时说话轻声细语的就像是怕惹到谁一样,而开口唱歌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声音很空灵,就像是百灵鸟在唱歌。

“怎么样,不错吧!”

唐雪在一旁得意的说道。“本来是准备等她毕业了,请王牌作曲人为她量身定制一首歌,可惜公司高层下了命令前十必须进三个,只能提前让她发歌了,也是托你的福,现在她唱的《听见》已经排到了新人榜第五名。”

王羡刚想开口反驳道,又听见唐雪继续说:“佳怡是三年前我陪公司艺人去参加一个综艺节目,在南方山区发现的,当时佳怡考上东方艺术学院没有钱交学费,父母都没什么文化。”

见王羡错愕的神色继续道:“不相信是吧!这个世道居然还有父母都没文化的贫穷人家?”

王羡点了点头,在原主的记忆中,全球大一统,世界只有平常人家和富人,没有穷人一说,王羡也以为这个世界已经全面脱贫了。

唐雪见王羡点头,轻笑一声又继续道:“世界那么大,政府怎么可能全部管理的过来,总是有那么一些地方被漏掉,一看你就是大富人家的孩子,怎么会知道这些事。”

“佳怡的母亲有一些姿色,被乡里的老师连哄带骗的与和佳怡的父亲离了婚走了,刚好我到哪里去,于是就把佳怡签了下来,资助她上学,只是佳怡有些自卑,以前说话也是轻声细语的怕惹恼了谁,这两年还算好的了,一开始总是穿着那些有补丁的衣服,也不爱说话,一有钱了就给她父亲寄过去,所以她的衣服基本上都是我买的。”

“之前在车上说的也不全是玩笑话,公司高层很看重你,以后你要是能帮佳怡就帮她一下,我平时工作忙,不一定每次都能过来看佳怡录歌。”

王羡也不知道是第几次点头了,不过还是郑重的承诺到,自己能帮肯定帮一下。

“还有,佳怡真的没有男朋友,你要不努努力把她追到手?我还是很开放的,公司高层也不屑于去干涉艺人的私生活。”唐雪见王羡答应下来,调侃的说道。

王羡被她说的有些脸红,不知道怎么答话,还好《追光者》马上就要录完了,刚刚王羡忙着听唐雪讲话,也没有听到和佳怡中间唱的怎么样。

和佳怡录好了出来问道:“唐姐,我录好了,唱怎么样!”

“我说了不算,歌是王羡写的,你问他才算。”唐雪回道。

和佳怡听唐雪这么一说,一脸期待的看着王羡道:“王羡老师,我唱的怎么样。”

“叫我学弟就行了,学姐刚刚唱的很好。”王羡刚刚被唐雪这么一说,面对和佳怡有些不自在。

“谢谢学弟,这首歌写的真好。”和佳怡见王羡夸奖自己,笑了起来,一双丹凤眼弯成了月牙。

王羡看着和佳怡,支支吾吾的说道:“是学姐唱的好。”

唐雪在一旁看着王羡支支吾吾的模样,两人一人一句的聊着,笑吟吟的说道:“好了,你们两个就这么在我面前打情骂俏的好意思吗?”

和佳怡王羡被这么也一说也是停了下来,脸上都浮现出一抹红色。

..............

就在王羡他们录歌的时候,一场风波悄然在网上展开来。

邱贵兴,大唐话剧吧的吧主,午觉醒来,照常点开了大唐话剧吧,吧里都是一些话剧的爱好者,偶尔也有人会发一下自己写的剧本小传什么的,这时一篇名为屈原的文章进入了邱贵兴的视野,屈原作为秦朝前的爱国诗人,邱贵兴自然是知道的,不过屈原这个题材却不好写,以前也有人写过,可都不尽如人意。

邱贵兴点开了文章,一开始写的是人物表。

屈原——年四十左右,三闾大夫。

宋玉——年二十左右,届原之弟子。

蝉娟——届原之侍女,年可十六。

……

时间和地点: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楚国郢都(今湖北jl县)。

人物表,时间地点都是可以考正的,看样子作者是特地研究过的,这让邱贵兴收齐了轻视之心,身体微微坐正,继续往下看。

【第一幕】

清晨的橘园,暮春,尚有若干残橘,剩在枝头。园后为篱栅,有门在正中偏右,园外一片田畴。左前别有园门一道通内室。园中右侧有凉亭一,离园地可高数段。亭中有琴桌石凳之类。亭之阶段,正向左,阶上各陈兰草一盆。阶下置一竹帚。园中除橘树外,可任意配置其它竹木。

一段话介绍了环境,作者用的居然不是白话文,让邱贵兴意识到了,写这篇文章的人很有水平。

婵娟年可十六,抱琴由左首出场,置于亭中琴桌上,略加整饬,即由原径退下。

看到这里,邱贵兴打了个电话,嘟的几声之后,那边接通了。

“喂!小邱有什么事吗?”

“王老,我这里看到一篇话剧本,感觉自己水平不够可能看不懂,您可以给我掌掌眼吗?”邱贵兴听电话接通了连忙道。

“哦?是吗?你发过来给我看看。”

电话那头的王金品一听顿时来了兴趣,什么样的文章能让邱贵兴觉得自己水平不够,邱贵兴能当上话剧官方贴吧的吧主肯定是有一些本事的。

王金品,著名话剧作家,创作了多个话剧本流传于世,拿下了许多的奖项,在秦州很有名,很快,王金品接到了邱贵兴发来的文章,看了一会之后突然间站了起来,也打了个电话,电话接通后说道:

“老张,你在哪呢?我这里有篇文话剧本你过来看看,写屈原的,里面有些事情我拿不准。”

过了一会,一个花甲老人敲开了门。

“老王,文章在哪呢?给我看看。”

张友信,历史文学家,研究了一辈子的屈原,没过一会,数千字的文章被看完了,张友信闭上了眼睛沉默了一下,这可把王金品急的:“老张,怎么样啊,这里面写的是不是真的啊?”

老张过了一会才开口缓缓道。

“我能很准确的告诉你,里面描写的都是真的,这一篇文章讲述的是屈原教育学生宋玉,要像橘树一样“独立不倚”,在大波大澜的时代“生要生得光明,死要死得磊落”。并且通过侍女婵娟的口交代,秦国使者张仪游说楚王,诡称秦以商於六百里之地予楚,条件是楚齐绝交。屈原则主张“联齐抗秦”,目标是成就统一大业的故事。”

“老王,这不单单是一本话剧本,这可以说是一篇文学巨作,注定要留名文坛的巨作,只不过这只是第一幕,后面的怎么没了。”

王金品被说的一愣一愣的,还是反应了过来,“我给小邱打个电话问问,这是他发给我的。”

王金品很快拨通了邱贵兴的电话,和那边聊了几句就挂断了电话。

“小邱说他在第一时间就联系过发帖人了,不过没有得到回应,等有消息了会和我说的,来,我们再看一下这篇文章。”

贴吧中,一些潜水的吧友看到了置顶的的一篇名叫《屈原》的文章之后,贴吧瞬间热闹了起来。

“卧槽,这个墨以是谁啊,写的这个屈原太强了。”

“楼上的,你看的懂吗?我看着有点迷糊。”

“都叫你们多读点书,少上网,怎么现在体会到读书少了?,卧槽,我也有点看不懂。”

“你们别卧槽了,这个作者叫墨以,我估计应该是出自《离骚》里的诗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竟周容以为度。这里的墨是指墨水,黑色或近乎于黑色,以是指依然,顺,按照。寓意为指骚人墨客,俭以养廉,才华横溢之义。”

“大佬666,把文章也给我们解析一下呗。”

“文章还在摸索之中。”

“大家快去秦知,张友信王金品两位大师联手为这篇文章写了解析。”

“这么强?溜了,去秦知围观去了。”

..............

秦知上那篇文章也被各路文坛大师相近转发,引发了一波吃瓜潮,有网友问道:“王金品大师,这是您的新作?”

很快就得到了王金品的回复:“不是我写的,是在贴吧上看到的,作者不知道是谁,文章写的非常棒,这篇文章可以说是一篇文学巨著都不为过。”

此言论一出,让原本就吃瓜的网友就更加的热闹了。

“墨以是哪位大佬的新开的马甲啊?这也太强了。”还了几位著名话剧作家的秦知账号,结果都回复不是自己写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