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姑姑救了一名八路军

大家是很少出门,生怕和日本人有什么瓜葛,一切倒也相安无事。就这样又过了几个月。

一九三七年七月的一天早上,大家刚吃过早饭,就见小多子手里拿着一张报纸,边走边喊:“老爷,不好了,日本人全面进攻我们中国了。”

“瞎嚷嚷什么?”小栓子站在甬道边,边倒着洗脸水,边说道。

吕老听到了小多子的嚷嚷后,赶紧命丫鬟春红:“去把小多子手里的报纸拿过来”。吕老双手捧着报纸,上面赫然写着“卢沟桥事变,日军全面侵华。”

看到这里,吕老呆呆地怔住了。自从一九三一年以来,东北人民哪天不是活在胆战心惊当中,甚至走路都不敢大声说话,生怕得罪了日本人,惹祸上身。

姑姑从房间里出来,拿过吕老手里的报纸:“唉,中国人民又要遭殃了?”姑姑愤愤地说道。这时吕老也缓过神来。“这天杀的小日本。”吕老咬牙切齿地说。

吕老发着牢骚,用力的撴着拐棍,发出“咚、咚”的声响。他也只能发发牢骚,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他还能拿起枪上战场吗?大家又议论了一会,就各回各屋了。

从此以后,全家人是深入浅出,早上很晚才开门做生意,晚上老早就把门面关了。生怕招来日本人,有理也说不清了。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着,倒也相安无事。

转眼到了一九三八年的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好回暖,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许多不知名的候鸟也站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枝头是碧绿的……

虽然是在日本鬼子的铁蹄之下,但是人们似乎暂时忘记了日本鬼子高压政策,他们纷纷走出自家的院子,迎着和煦的阳光,走进了田野,走进了大自然。

姑姑也不甘落后,她把快一周岁的吕树军(也就是我的大表哥)交给下人看管,说起我的大表哥,他早已会下地走路了(虽然有些踉跄),他每每玩耍之余,就追着小鸡、小鹅…等家禽,不停的嘻嘻哈哈的跑动,他那憨态可掬的样子,惹得大家笑声不断。

大表哥(吕树军)已到了“牙牙学语”的年纪,他说得最清楚的一句话就是“妈妈”,每天早上起床,姑姑梳洗完毕,给大表哥穿好衣服,洗了小脸,就把他放在早餐桌旁,给他面前放一个小碗,碗里放些“江米条”亦或是玉米饼子等较硬的食物,他就自己学着抓着吃了。

刚才说到姑姑,姑姑收拾好了一切,把大表哥(吕树军)让下人看管,自己就叫上丫鬟春红,春红急忙拿出挖野菜的小筐,小铲子,跟着姑姑出门去了。

她二人怀着激动的心情,走在地垄田间,一切是那么的舒适—暖洋洋的阳光,绽放的野花,绿油油的小草,还有那些不住啼鸣的小鸟。春天的气息阵阵沁人心脾。她们仿佛忘记了自我,忘记了日本人的黑暗统治。

突然,“啪、啪”传来了两声枪响。姑姑抬头定睛一看,一队巡逻的日本兵,迈着整齐的步子,正向她二人走过来。

丫鬟春红吓得躲在了姑姑的背后,一只手拉着姑姑的一只胳膊,两条腿不住的打着颤。

“你们地,什么的干活?”一个穿着军官制服模样的人问道。

姑姑赶忙拿过春红手里的筐,还有小铲子,一起递了过去。“挖野菜的干活”嘴里不停地叨咕着。

日本军官抬头看了看姑姑,姑姑也同样的,眼睛不错地看着他们,这样时间一分一秒地的过去,“开路、开路地”,那个日本军官突然命令道,姑姑赶紧带领着春红,离开了这是非之地。

望着走远的日本人,春红还心存余悸。时不时的回头望着,生怕日本鬼子又回到她们身边,直到确定日本兵已经走远了,主仆二人才放心大胆地挖起了野菜。

玉米苗才刚刚一尺多高,绿油油的遍地都是,散发着迷人的芳香。大豆的播种比玉米晚一些,刚刚长出两片薄薄的嫩芽,像极了小朋友冬天带着的耳包子,碧绿碧绿的。二人被一片片的野菜吸引,这一堆“婆婆丁,”刚挖完这里的,又发现那里还有一堆“苦麻菜”……

不一会儿,春红在姑姑的指引下,就挖了满满的一筐野菜。她们二人一边有选择的挖着野菜(就是长、小的不挖,长的面黄肌瘦的不挖)。一边往回赶,她们二人嘻嘻哈哈,俨然忘记了刚才碰到日本鬼子的事。

就在二人打闹,嬉戏之际,她们路过一片小树林,树林里杂草丛生,姑姑又发现了一片长得又肥又大的“婆婆丁”,“快过来,这又一片“婆婆丁”,好大呀!”姑姑急忙招手叫着春红。

春红赶紧走过来,拿出小铲子,继续挖着野菜。

突然,春红看到一个人,趴在不远处的草地里,把她吓了一大跳。“这儿怎么趴着一个人呢?”她赶紧把这事告诉了姑姑。

姑姑也有些害怕,毕竟她也不知道,那个人是死是活呀?二人的凑上去,姑姑大着胆子,用左手搬起那个人的头,同时伸出右手的中指、食指,放在那个人的鼻子前探了探,“还有呼吸。”姑姑颤抖着声音说道。

知道躺在地上的人还活着,二人悬着的心放松了些。姑姑两手一用力,把躺在地上的人翻了过来,身体平放,那个人的头枕着姑姑的右腿,姑姑索性就坐在了地上。

姑姑用右手的两个手指掐住了那个人的“人中穴”。过了好一会,就听见那个人“嗯……”了一声。微微的睁开朦胧的双眼。

那个人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还活着?”他仿佛在自言自语。又好像是在问离他最近的姑姑,姑姑看了一眼地上躺着的人。“嗯,你还活着。”不紧不慢的回答。

闲暇之余,姑姑郑重地打量了一下躺在地上的那个人,只见他八字眉,杏核眼,饼子脸,稍微有点发黑的胡子碴,头上戴着一个八角帽,帽子正中镶嵌着一个有点褪了色的五角星,身上穿着一件破旧的八路军军服,打着绑腿,脚上穿着一双草鞋。

姑姑正在打量着那个人,突然一抬头,一队日本兵正抬着大枪,向她们的方向缓缓地走了过来。

这一情况可非同小可。姑姑当机立断,让那个刚刚醒过来的人就地卧倒,以免被日本兵发现了,随后一骨碌身站起来,牵着春红的手向远处走去。

不一会儿,日本兵走近了,他们发现了姑姑和丫鬟春红,就一窝蜂似的围了上来。

其中一个军官模样的人,留着日本人特有的“一”字胡,架着金丝眼镜,手里拿着指挥刀。“你们地,有没有看到一个受伤的八路打这经过?”他抑扬顿挫地问道。

姑姑和丫鬟春红倔强的站在一起,被一群日本大兵持枪围着,仿佛是两只可怜的小山羊,春红紧紧的拽着姑姑的胳膊,生怕一撒手就会跑掉似的。

“看到了,那个穿着八路军军装的人,向那个方向走了。”姑姑回答着,她抬起右手,朝那个八路的对面指了指,日本军官模样的人,看了看春红手里的篮子,铲子,还有满满的一篮子野菜,翻了几下白眼,然后一挥手,“开路、开路地。”他们就朝着姑姑所指方向,继续搜查八路伤员去了。

望着日本兵端着大枪走远了。姑姑和丫鬟春红两颗悬着的心稍微放松了些,她们俩小心翼翼地,重新来到那个受伤的八路身旁。

那个受伤的八路军,已经慢慢的坐直了身子。春红赶紧走上去扶住了他,姑姑满怀疑问的望着眼前这个受伤的八路军。

“他怎么会来到这?他又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姑姑暗暗地想着。那个受伤的八路军好像领会了姑姑的眼神中的含义,“我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三团警卫连的,我们的军长是杨靖宇,我叫杨明,以后就叫我小杨好了。”那个人脸色苍白的说道。

“前一段时间,我和另一名同志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日本鬼子发现了,在逃跑过程中那名同志身中数枪,最后牺牲了。”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我的右侧小腿也受了伤。被王庄的一名老乡救了,他把我藏在他家屋后的菜窖里。”小杨顿了顿说。“那个老乡找人帮我治伤,好吃好喝的招待我。我的伤也逐渐的好了起来。可是好景不长,突然有一天,老乡闯进了菜窖,“不好了,日本鬼子在村西头扫荡来了。””老乡非常急切地说道。”

小杨听了老乡的话,一时也没了主意。“怎么也不能连累这位好心的老乡啊?”小杨思忖着。他随手拿起一根木棒,一瘸一拐地爬出了菜窖,拄着木棍向村东撤了出去。

小杨开始走得很快,但是,他走了一段路,后边响起了日本鬼子的枪声。他知道自己被敌人发现了。于是小杨就加快了脚步,可是由于他的旧伤还没有痊愈,再加上他刚才走得急,伤口又渗出血来,疼得小杨额头也渗出了豆大的汗珠。

他跑到一片小树林时,小杨同志是实在走不动了,他一屁股坐在了杂草丛生的草地上,小杨是又渴又饿又急,一股无名之火,一下子梗在嗓子眼儿,他慢慢的失去了知觉。

无巧不成书,姑姑和春红挖野菜经过这里,无意中发现了小腿受伤的小杨,二人听了小杨的讲述,心里的疑问也迎刃而解。

二人商量着,“先带着小杨离开这是非之地,找一个不容易被敌人发现的地方,养好了伤再说。”姑姑毅然地说。“嗯。”春红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19553/10814605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