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鬼穿衣

七十七鬼穿衣

明末,山西平阳府董营村有书生姓董名潇,自幼聪明伶俐,天赋异禀,过目不忘,远近闻名,一小神童也。众邻皆言其日后定成栋梁之才,其父母务农,靠几亩薄田度日,家境不裕,父母亦盼子成龙,依仕途发家,一举富也。

董潇不负父母所望,崇祯十三年,院试考中秀才。其再接再厉,欲大比之年时,秋闱中举。为备考,其闻省府太原有一私塾院,欲前往,一则求学深造,二则来年秋闱时,近考场而易赴之。其父母允,并倾资助其往之。其独往省府私塾院拜师,与诸同窗习之,其才学拔头筹,觉中举唾手可得矣。

翌年夏,董潇家乡遭瘟疫,其父母染疫而双卒,无人告其知。其村内有一姓刘名增者,莫逆挚友也,为其殓葬之。

秋闱乡试至,董潇胸有成竹入考场,环顾众考生,见诸同窗穿着华丽,谈笑风生,竟无丝毫仓促焦灼之感,其顿感莫名其妙,不知何因也。

试卷发下,诸同窗抓耳挠腮,不知所答,然董潇却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答案一气呵成。其交试卷,春光满面出考场,洋洋然思之:此次秋闱定能中举,首名非吾莫属也。

孰知?开榜之日,董潇却名落孙山,其再视诸同窗,皆中举雀跃,其心如刀绞,究何因?细闻而析之,方知皆贿赂考官而得之。见官场黑暗,其万念俱灰,誓言弃仕途,沮丧而归,不知面对父老乡亲如何释之。

一月后,董潇归乡,失魂落魄般,乡邻尽知其落榜,无人过问之。其归方知父母已卒,恸哭趋而至墓,长跪不起,未为父母送终而自责。其决意为父母守孝三年,次日,其于坟侧建茅舍,日夜守之。

董潇之为,刘增见之,大感其孝,刘常劝其莫过自责,并助其衣食而勉度之,其感激刘不尽。夜里,其常梦遇父母,父母常慰言,劝其勿守墓,为己之日后做长远策置。屡醒后大戚,泪流满面,决意不弃续守之。

时光荏苒,董潇三年守孝期满。此日夜,其又梦遇母亲。母忧心忡忡,谓其曰:“潇儿,如今汝已过弱冠之年,应成家矣,然家贫如洗,孰愿将女嫁乎?汝若成家立业,吾即安心矣。”其醒后怅然若失,然也!现落魄如此地步,焉会有女愿嫁乎?

此日,董潇将此梦告知刘增,刘叹曰:“如今世道大乱,女皆愿嫁达官贵人,汝贫穷书生,欲寻妻难也,休言汝如此,吾如今亦如此也。”其闻后,觉刘言之有理,情不自禁亦哀叹之。

董潇守孝期满,为暂得生计,将家中田产鬻出。其村内已无居处,只得离村另寻,见村外远处有一废宅残屋,其略修整,暂入居之。

一日傍晚,其出门散步,闲逛时,见宅后远处有一孤坟,坟冢已塌陷,残破不堪,其触景生情,顿感悲凉,用手捧土将坟塌陷之处填充,方归。

入夜,董潇于灯下夜读,忽见一女进屋,赤身,立于灯前,女肤如白雪,面若桃花,一靓丽美女也。女却满面愁容,目含泪光,疑似重有忧者。其大惊,非礼勿视,速转身,用袖遮之,问曰:“汝何人?孰家女?因何赤身?尚不知羞乎?”女泣声曰:“公子莫惧,实不相瞒,吾乃塌坟孤魂也,今见公子填坟,备受感激,公子善人也,小女欲求公子助之,不知可否?”其见女鬼哀泣可怜,又无害人之意,遂转恐为安,将己长衫脱下,让女穿上,方回首视之。女鬼穿衣后,向其行礼致谢。其问:“汝有何求?请述之。”

女鬼述曰:“宣德年间,吾父于此任知府,吾乃知府大人千金,姓柳名莹,及笄之时,患病卒,下葬之时,父付吾诸多珍品陪之。后有盗墓贼掘坟,将墓中金银财宝及吾身穿华服盗之,故吾赤身百余年矣,冀公子能赠吾衣穿,则吾心满意足矣。”董潇即刻应之。

次日晨,董潇赶集,购纸数张,剪裁几件纸衣裤,至塌坟前祭烧之。

当夜,其念书时,却难集中精力,柳莹倩影总萦绕不退,难以忘怀。如此熬半月余,实难忍之,其购纸钱供品,至柳莹墓前祭拜,求曰:“冀汝能使吾消除杂念,专心功读,现吾如此般煎熬,实难忍之。”

当夜,董潇灯下夜读,突见柳莹飘然而至,向董施礼后,莞尔笑曰:“谢公子为吾制新衣,吾喜之极也!”其言语隐晦,不知其喜新衣、或喜制新衣者?董闻其之言,心痒难挠,难控激情,抛书于一侧,上前轻拥其入怀,其并未拒之,欣然任董所为。

从此以后,每夜临,柳即现于董屋内,其不仅琴棋书画皆通,且吟诗作对亦精也。董对其才华甚钦佩,常与其灯下探讨学问,可谓才子配佳人,情投意合,皆叹相见恨晚。有红袖添香,董读书兴趣盈然,益浓也。

董潇有时忆考举失利,痛斥考场黑暗,其向柳倾吐苦水,柳笑而聆之,劝其勿介怀功名,此时官场阴暗,不做官亦罢矣。

一日晚,柳如常至董屋,其突从怀取出一大珍珠,闪亮发光,谓董曰:“此珍珠宝贝,乃唯一未被被盗贼劫之,因吾含于口内,现吾将此珠送公子,公子可兑换银两,后做生意以谋生之,勿思仕途矣!”董谢曰:“此珠虽不菲,然价难比柳小姐情贵也,吾若能与汝结为连理,吾死而无憾矣!”柳叹曰:“唉!吾乃鬼也,人鬼焉能结乎?”

不知何因,柳三日未至,董思念之极。数日后,柳欢颜而至,告知董曰:“前日夜,忽有二阴差至,将吾擒,押往阎王殿,吾叫苦不迭,恐让吾轮回转世,若如此,将来世再见公子矣。孰知?至阎王殿,阎王却曰,平阳府城南有一王屯村,村内有一富豪王耀德员外,乐善好施,一生向善积德,人称王善人,曾有出重资修城隍庙之功,其膝下有一小女,名丽秋,年轻靓丽,却病入膏肓,将于明日离世,念王善人积德无量,阎王令阴差携吾至王家,命吾借尸还魂,将魂附于丽秋之身,成王家小姐。吾转忧为喜,公子若不嫌弃,可于明日至王府求婚,吾佳音候之。”董潇闻罢,欣喜雀跃,高呼:“此美事求之不得也!”

王府丽秋小姐,美貌毫不逊色柳莹,然红颜薄命,不幸患肺痨绝症,虽遍求杏林,仍医治无效,半夜咽气卒。王善人悲痛欲绝,恸哭嚎啕,昏然然见有二公差携一美女至,二差曰:“吾等奉阎王之命至此,阎王念汝积德行善多年,故延汝女儿阳寿一甲子而奖之。”美女曰:“阎王命吾借汝女儿之尸还魂,汝女儿复生后,明晨,有一姓董书生登门求婚,汝务必允之。”其谢曰:“若吾女儿复活,任其所求,老朽尽允之。”二差推美女后背,喝声去也,女扑向丽秋之尸,丽秋应声坐起,起死复生矣!

王善人惊醒,原一梦也。其拭泪目,细视之,果见女儿起死复生。丽秋坐起曰:“吾饥饿难忍,请速备食,吾欲食之。”其见女儿复活,病痊愈,悉如故,只语音有变,其转悲为喜,喜不可言。王府上下,无不惊异,皆言王员外行善,善有善报也。

次日晨,董潇携礼至王善人家求婚,恰梦中美女所述,其欣然允之。

择吉日,董潇与丽秋喜结良缘。夫妻将珍珠兑换银,董弃文经商,重修宅院,开办旅店,生意红火,聘刘增为总管,发家致富矣。明亡清出,顺治年间,科考复原,广招人才。董潇已过不惑,重又习文,终会试中榜,朝廷任命其潞安知府。其携丽秋走马上任,聘刘增为董府管家,此后话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