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一代妖妃!

正午时分,一队士兵埋伏在梁州城外。

烈阳高照,每个人的头上都带着草帽。

赵万牧远远望去,只见城门上插着一面崭新的旗帜。那旗帜并不是焱国的火龙旗帜,而是一条青羽白龙。

“怎么回事?怎么连旗都换了?”赵万牧急忙吩咐身旁人:“快去打探一下,看城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身旁的士兵听了,连忙摘下草帽,脱下战衣,在脸上抹了一把泥巴,就朝着城门走去。

在士兵探听消息的时候,赵万牧心中忐忑不安。他昨日从陆羽生那里得来消息,就退兵十里,只等着这时候来围堵魏王。可城门外哪里有魏王的消息?

昨晚他还收到赵宇寒的飞鸽传书,上面写的清清楚楚,皇上不愿意在梁州开战,他必须在魏王进城之前就出手。

开战要求这么苛刻,赵万牧觉得简直就是在受罪。打仗不好好打,还要搞些小伎俩。

正在他愁眉苦脸的时候,忽然看到十几个骑兵,他们个个穿着黑衣服,其中一匹马上还带着一个女子。那女子身影瘦削,却有些眼熟。

无论如何,捉到一批人是一批,飞到眼前的鸽子绝对不能放走了。

赵万牧于是挥手,示意弓箭手准备。

十几匹马飞快奔来,丝毫没有停留的意思。

赵万牧瞄准时机,冲了出去:“大胆毛贼!竟敢擅闯梁州城!”

他的身影窜出草丛,便吓得黑衣人勒马。

最前面的黑衣人怀里,正是姜黎。她的手被绑着,嘴里还塞着棉布。

看到赵万牧,姜黎的眼中已经含着泪水。她早已恢复了记忆,自然也记起了和赵万牧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可是到如今,她想要和赵万牧相认,却是那么遥远。

曾经的海誓山盟,如今还做数吗?

“什么人?”黑衣人一手抓着陈宴的脖子,厉声道:“你知道她是谁吗?她可是皇上新封的姜贵人!”

“我当然知道她是谁。”赵万牧拔出剑来,直指姜黎:“她就是一代妖妃,红颜祸水!”

此话一出,姜黎愣了。她万万没想到,第一个骂她的人,居然是赵万牧。

“皇后贵妃失和,魏王逃窜,殃及了多少百姓?未来又有多少战争?这样祸国殃民的女子,人人得而诛之!”

赵万牧说罢,便架起轻功,朝着姜黎刺来。黑衣人也被他吓到,忘了闪躲。

一剑赐中姜黎的肩膀,距离心脏只有一拳。姜黎一口鲜血,将嘴里的棉布吐了出来。

鲜血撒在剑刃,只是片刻功夫,她看到了自己狼狈的脸。

“将军,我是心草,李心草啊。你不记得我了吗?”姜黎说出这句话,却激怒了赵万牧。他抽出剑来,更有鲜血涌出。

“你不是心草,休想骗我!”朗朗晴天下,赵万牧字字清晰:“我认识的心草很善良,就连踩死一只蚂蚁都会伤心,看到落花都会流泪。她为我而死,宁愿牺牲性命也不肯连累其他人!”

“你根本不是心草,你只是徒有虚表,你是假的!”

鲜血淋漓,姜黎的心一阵疼痛。面前的人就是自己曾为之付出生命的人。可如今相见,竟是刀剑相向。

她闭上眼,感觉到身体里力量在消失。黑衣人在此时跃起,和赵万牧打了起来。

不断晃动的人影,让她想起来了。她和赵万牧的离心,也是从他劝自己放弃董甜甜的时候开始。

绕了一大圈,他们两人竟回到了原地。

能和她共甘苦的是董甜甜,会对她挥剑的是赵万牧。

她怎么那么傻?到如今才明白?

眼泪大把大把留下来,血泪交融,浸湿了大地。

这一战,最终是黑衣人抵挡赵万牧,带着姜黎冲进了城门。

魏王得到消息,出兵和赵万牧对持。一连数天,城门外战火不休。

消息传到京城,皇上勃然大怒,一手撕毁了奏折。

“朕说过多少次!梁洲不可开战!为何没人听进去?!”

金銮殿下,朝臣跪了一地。赵宇寒最先开口:“父皇息怒,儿臣这就领兵前往梁洲,一定会保证梁州蚕丝像往年那样产出。”

“话说的轻巧!梁州城外战火连天,桑农哪有心思养好桑蚕?就算是蚕丝像以往那样产出,也无法立即生产出丝绸来!”

龙椅上的赵林思已经是怒不可竭,赵宇寒仍旧面色平静:“只要父皇下旨废除魏王,另外以高出往年蚕丝价格三倍征收,桑农见了,便没有恋战的心思。百姓没有恋战的心思,梁州城自然就不攻自破。”

听到这话,赵林思脸上的怒火才消退了一些:“那高出三倍的价格,难道要国库出吗?”

“这倒也不必。”赵宇寒抬头道:“父皇只需要再下一道诏书,诏令天下富商竞价购买梁州蚕丝,选出竞价最高者,封其为皇商。自此以后,后宫朝堂所用布料,都归皇商制作。”

话落,朝臣纷纷赞赏,赵林思也不住的点头:“此计虽好,却仍有弊端。”

赵宇寒的计谋,是以利诱之,进而打消梁州恋战之心,不费一兵一卒即可。所交换的,是商人的地位。商人在焱国,一直都是被看不起的一类人。

短时间内提升商人的地位,会为国内增添许多收入。但只要皇上愿意,还可以打压商人的地位。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皇家玩弄的手段罢了。

“父皇,凡事有利有弊,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眼下。”赵宇寒说罢,便再次低下头来。

龙椅上,赵林思终于露出了笑容:“说的不错,就按照你说的办。大军明日出发,一定要擒拿逆子!”

“儿臣谨遵父皇旨意。”赵宇寒拱手呼喊,身后的朝臣也随即呼喊:“皇上圣明!”

圣旨随即招写完毕,焱国上下所有商人,竞价而起,一夜之间筹集一百两黄金。

黄金备好,消息也传到了梁州。这一晚,梁州桑农聚集一处,私下商议:“听说了吗?朝廷要花三倍价钱买梁州蚕丝,三倍啊!我们何不趁机机会,将家里从军的男丁叫回来,一起喂养蚕丝?”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