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女31

勾践(?-前464年),姒姓,本名鸠浅(越国与中原各国语言不同,音译为勾践),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史记索隐》引《纪年》作菼执,春秋时期越国君主(前496年-前464年),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槜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恢复。越王勾践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为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公元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勾践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

人物生平

继位败吴

司马迁认为越王勾践是夏朝开国君主夏禹的后裔,夏朝君主少康庶子无余的直系子孙。无余受封于会稽,以掌管看守供奉夏禹的祭祀。越国建立后,一直保持着比较落后的生活习俗,很少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此时,已是春秋末年了。此后经历二十多代,传到勾践的父亲允常。允常在位时,与吴国君主阖闾多次作战。允常死后,勾践继任越王之位。这种历史书写之范式化情节为:一位失意的或落难的“英雄“自中原远走边疆,他在异乡被土著奉为王,并为土著带来文明教化。此种历史叙事结构为“英雄徙边记“。司马迁充分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特性,所以他在《史记》中表达了“华夷共祖“思想。

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年),吴王阖闾得知允常去世的消息,于是出兵攻打越国。在檇李(今浙江嘉兴南),勾践派敢死队向吴军挑战,排成三行,步至吴军阵前,齐声呐喊着自刎身亡。吴军看得出神,越军趁机袭击吴军,吴军战败,越国大夫灵姑浮用戈攻击吴王阖闾,斩落吴王阖闾脚拇指。吴王阖闾被迫撤军,军队退至七里,吴王阖闾因伤重去世,吴王阖闾临终前,告诉儿子夫差说:“一定不要忘记向越国报仇。“

兵败求和

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秣马厉兵,准备攻越。勾践决定先发制人,在吴国未发兵之前讨伐吴国。范蠡劝阻,勾践不听,继续发兵。后夫差派遣全部精锐出动,攻打越军,在夫椒大败越军。勾践仅以五千兵退守于会稽,吴军进而围困越军。越王勾践追悔不已,范蠡建议勾践向吴王夫差请和,并入吴国为臣,于是勾践令大夫文种去吴国求和。表示越王勾践愿意入吴,携妻带子为臣。吴王夫差同意勾践之请,相国伍子胥反对此事,认为上天要吴国灭越,不能同意越王的请求。文种回到越国后,将吴国的态度告诉了勾践。勾践听闻决定杀妻灭子,与吴国决一死战。文种认为吴国太宰伯嚭生性贪财,可以送予财货,以离间吴国君臣。勾践认为可行,就派人送予伯嚭财货美女,伯嚭果真接受了越国的贿赂。去对吴王夫差进言:“若继续进攻越国,必然使得勾践杀妻灭子,焚烧宫室,与吴国拼死一战,到时会越国上下同心,仅剩的五千人会同仇敌忾,到时会更难从中取利。“吴王夫差认为有道理,接受了越国的请和。伍子胥告诫吴王:“如今天赐良机,不灭越,此后将追悔莫及!“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之言,赦免了越王勾践,并从越国撤军。

勾践被困会稽时,叹气说:“我难道此生就如此了吗?“文种说:“当初商汤被桀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纣王关押在羑里,晋文公重耳逃亡北翟,齐桓公小白逃亡莒国,最后都称霸天下。由此观之,这点委屈能算什么。“

吴国赦免勾践之后,勾践回国。越王勾践五年(前492年)五月,勾践与大夫文种、范蠡向吴国臣服,越国群臣都送到浙江之上。靠近水边的路上,人们堵塞了通道,送行的军车一直到固陵。越王勾践仰天长叹,举杯向众人,痛哭流涕,默无所言。

到了吴国之后,吴王召越王入见,越王伏于前,范蠡立于后。吴王谓范蠡曰:“寡人闻贞妇不嫁破亡之家,仁贤不官绝灭之国。今越王无道,国已将亡,社稷坏崩,身死世绝,为天下笑。而子及主俱为奴仆,来归于吴,岂不鄙乎?吾欲赦子之罪,子能改心自新,弃越归吴乎?“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卧薪尝胆

勾践回国后,时刻不忘受辱的情景。勾践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尝尝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他身着粗布,顿顿粝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种。勾践夫人带领妇女养蚕织布,发展生产。勾践夫妻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了全国上下齐心努力,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勾践又采用大臣建议,贿赂吴王,麻痹对方;收购吴国粮食,使之粮库空虚;赠送木料,耗费吴国人力物力兴建宫殿;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君臣,施用美人计,消磨夫差精力,使其不问政事,杀害伍子胥。

越王勾践还出台了促进越国人口增加的法令。通过一系列发展生产与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来使越国富国强兵,具备了伐吴复仇的能力。

乘虚而入

前482年,吴王夫差率领精兵北上黄池会盟,仅留老弱与太子留守,越王于是派遣善于水性的水军二千人,训练有素的战士四万人,受过良好教育的核心近卫军六千人,技术型军官一千人,攻打吴国。勾践乘机伐吴,击败吴军,杀吴太子。吴王夫差紧急回国,越国自觉无力灭吴,迫使吴国求和。

前478年,越国再度率领大军攻打吴国,在笠泽大败吴军,吴国自此一蹶不振。

灭吴称霸

前476年,越王勾践再次伐吴。前475年,越兵围困吴国。前473年,越兵攻入吴都,吴国灭亡。越王勾践本想把吴王夫差流放甬东(今舟山一带),给他百户人家,让他在那里终老。夫差说:“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我后悔不听(伍)子胥之言,让自己陷到这个地步。“于是自杀而死。越王灭掉吴国,杀死了太宰伯嚭,因为他不忠于主上,然后引兵归国。越王勾践平吴,乃声威大震。

勾践灭吴之后,踌躇满志,仿效夫差,经过吴国开凿的邗沟,北渡淮水,与齐、鲁诸侯会于徐州,并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肉,承认越是华夏诸侯的“伯“(霸主)。越这时的领土已过淮水以北,与鲁国接壤,东面由今宁波出海,南自今绍兴诸暨以至温州,西面则达今江西鄱阳湖。从太湖到宁绍平原,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史记·货殖列传》说:“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这是说,江淮以南包括太湖宁绍一带,依靠自然地理特别优厚的条件,人民生活是比较容易的。但“火耕而水耨“,生产力还是低下的。

越灭吴后,因与鲁接壤,鲁国君很希望越的帮助,使他能够消灭三桓的势力。公元前474年,鲁国的叔青出使越国。次年,越执邾子以归,鲁哀公要到越国去。季孙氏害怕哀公将对他不利,从中阻挠而止。宋、卫等国也把越作为霸主。越王勾践采用文种“七术“,即:一曰捐货币,以悦其君臣;二曰贵籴粟槁,以虚其积聚;三曰遗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遗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五曰遗之谀臣,以乱其谋;六曰缰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七曰积财练兵,以承其弊。勾践灭吴后一心想北上中原称霸,文种却不予支持,称病不上朝,引起勾践的不满。在要偏安江南一隅还是要“北上中原,尊王攘夷“的战略方针上,主张偏安江南一隅的文种与勾践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在勾践眼里,此时的文种已经背叛了自己,正好文种此时抗旨不上朝,于是有人告诉勾践文种要谋反,这恐怕不是空穴来风。文种造反的蛛丝马迹已被越王勾践识破,抗旨不上朝就是一例,于是勾践赐剑给文种让其自杀了,也就没株连其他人。

春秋时,秦穆公伐晋过雍州,来到河边,准备劳师,却只存酒一盅,于是投酒于河与将士共饮。真所谓“一瓶之醪倾而三军之众悦“,轻易便收买了军心,鼓舞了士气。

公元前493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所败。怀着强烈的报仇复国欲望,勾践在越国采取了一系列治国安民强兵的措施。酒,在勾践自励图强,雪耻复国过程中发挥了奇特的作用。春秋时期,酒为上层贵族所专用,君王是牧养子民的,为了表示关心子民,常常赐酒于民,以酒对子民进行感情投资。战争使越国人口锐减,为了报仇雪耻,《吕氏春秋·越语》中有勾践用酒奖励生育的记载:“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孩,两壶酒,二豕“(生男孩者奖两壶酒和一只狗;生女孩的则奖两壶酒和两头小猪。)待到十年之后,兵强马壮,藏粮千仓,便兴师伐吴。

师行之日,百姓纷纷来到绍兴城南,进献美酒犒劳三军。但酒不够分配,勾践效法秦穆公投酒河中,与军民迎流而饮,于是士气百倍,一举灭吴。勾践投酒的那条河,就是绍兴城南的“投醪河“又称“劳师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