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升级

如果杨凡晚走几天的话,他可以在《陇省日报》上看到一篇有他名字的报道:大意是笔者在晚饭后溜达的时候,偶然听到《黄河谣》,他被这首歌所打动,如果不是他一直生活在兰州,甚至会觉得这是一首本来就流传在兰州的民歌,在黄河边看着太阳东升西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唱着。文章最后写道:有些歌写出来,它的生命才开始,有些歌则在写出来之后,它的生命便向前向后无限地拉伸。但愿,我们的年青一代,都能把生命的厚度和广度拉长。

杨凡没机会沐浴在这么高大的价值下,两天后,他出了兰州辖区,骑到凉州华锐县,这是一个藏族自治县,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虽然地处西北,但这里却是绿草茵茵,郁郁葱葱,不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还有一个大草原,杨凡特意在那附近露营了一晚,在那里真正体会到什么是“鸟的世界,花的海洋”。杜鹃、马兰和许多知名不知名的野山花盛开,一眼望去,满山坡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身处其中,杨凡觉得自己应该叫“杨芃”。

出了华锐县,翻过乌鞘岭,杨凡就正式进入河西走廊了,凉州、甘州、肃州、沙州,就在前面静静等待。

虽然是五月底,但这里早晚温差挺大,尤其乌鞘岭,海拔2600左右,虽然不高,但因为他特殊的地理位置,长年平均温度接近零下3度。

杨凡沿着国道蜿蜒骑行近十公里,但见近处翠色欲流,一片生机勃勃景象。远处高山上白雪皑皑,迷雾笼罩。

确实冷,杨凡套了好几件衣服,依旧能感受到刺骨凉风,在这里,不管你脱不脱衣服,春姑娘也不会降临。握在车把上的双手,好似有姑娘不停的用她的手指拂过,只不过,指甲长十公分,还带有锯齿。

杨凡在下坡的时候,甚至还十分任性的飘雪了,书上说“乌鞘岭虽盛夏风起,飞雪弥漫,寒气砭骨。”古之人,诚不欺人。

顶着风一路滑行下坡,眼见翩翩雪花飘落,杨凡突然开口唱了几句:

又见雪飘过

飘于伤心记忆中

让我再想你

却掀起我心痛

这完全是下意识的,唱完之后,杨凡自己都有点恍惚:刚刚发生了什么?是不是错觉?最近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好好的,突然会莫名冒出几句歌来,不知道是不是记忆出了BUG。

身体省下来的那点力全部用于对抗寒冷了,哆哆嗦嗦下了乌鞘岭,杨凡又往前骑了十几公里,天色渐暗,杨凡在一个小镇公园露营。

公园不大,植被不少,满眼皆绿,不高的树整齐的一列列排齐,稍远处是一处古迹,土黄的城墙坑坑洼洼,周围一圈残垣断壁。不知道多少年前,这里发生了什么,可能当时也有一个“杨凡”在凝视这里。也不知道多少年后,会不会还有一个“杨凡”在这里矗立并怀想。

历史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无论什么人、什么时候、都只能以一种可能性存在。

晚饭是煮面,高热量,连绵带汤吃得毛干鸟净,刷好锅,杨凡躺在帐篷里,剪辑今天的视频,因为温度低,运动相机罢工了好一阵,好多素材没拍着。自诩为骑行老鸟的杨凡,凑时长的本领还是学到了。

晚上温度低,所幸睡袋跟蚕茧似的保暖,杨凡一夜睡得挺好。早上起来,神清气爽,吃过早餐,带好手套,裹上冲锋衣,套上骑行面罩,继续向凉州进发。

骑到下午,下起细雨来,虽然杨凡全身装备都是防雨的,但风雨交加,属实有点冷。

杨凡看了看导航,离凉州城区还有二十多公里,咬咬牙继续往前奔吧。

一辆小轿车“嘎”的在杨凡前面停下,一位大哥待杨凡骑过来,放下车窗,冲杨凡喊道:“需要我帮忙吗?”

杨凡意外的望着大哥,投喂水果饮料的这一路碰到不老少,主动邀请上车载一程的这还是第一遭。

杨凡感激的说道:“谢谢您,不用了,我可以的。”

“上来吧,雨一时半不会停,我你把带到城区吧。”大哥继续邀请。

杨凡犹豫了五秒,撇了一眼车后座,放了一堆杂物,然后还是拒绝了。

“真不用了,谢谢大哥。没事,我一会就在前面休息了。”杨凡摆摆手。

那大哥见杨凡执意不愿上车,于是从车储物箱里掏出两瓶功能饮料,并拿出两个苹果一并递给他。杨凡也没客气,伸手接过,再次诚恳的道谢。

大哥嘱咐杨凡注意安全,然后一脚油门,蹿向雨中,带起路面上的小水珠,像两边溅去。

杨凡灌了一瓶大哥给的带饮料,入口真凉,但心里还是暖起来了。

杨凡继续向前,脸、手这些漏在外面的部位还是感受到刺骨的寒意,衣服里面却有点汗渍渍,前几天吃的烤肉都是外焦里嫩,此刻杨凡是外寒里热,名副其实的“闷骚”。

天色渐晚,离城区还有7、8公里,前方有一个国道服务区,杨凡骑过去,在屋檐下避了会雨。

里面是一家餐厅,杨凡透过玻璃看向里面,三三两两坐了一些顾客,老板约莫三十多岁,正在吧台后面的厨房忙碌着,前面是老板娘在招呼顾客,旁边还有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正拿着手机看动画片。

不一会,老板亲自端着一大碗面出来,放在桌子上。杨凡看着那堪比一个西瓜的大碗,冒着腾腾热气,瞬间发现自己也有点饿了。于是,自己也钻了进去,叫了一碗面。

老板娘看着杨凡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自行车,先给他端来一碗热汤。

“你是骑行的?”她问。

杨凡双手捂在汤碗上,点点头,说:“是的。这一段经常有骑行的来吧?”

老板娘说:“是的。经常有,你是从哪儿骑过来的?”

“上海。”

“那可真够远的。”老板娘说着,接过老板手里的面,放到杨凡的面前。

一碗油泼面,红彤彤的辣椒面和一小撮绿绿的葱花,浇上热油以后,香辣的味道慢慢渗透进鼻子。

一筷子把面扒拉进嘴里,感受到这白的大的香的有红色点缀的筋道的面在唇齿之间的被拿捏。

一碗面吃完,浑身通透,腰也不酸了,背也不痛了,手也不冰了,连跳楼都有劲了。

可惜啊,天已经暗下来了,雨也没停下的迹象,这楼是跳不成了。

杨凡在外面溜达了一圈,想找一个干燥的地方搭帐篷,找来找去,也就只有餐厅后面的屋檐下有空地。

杨凡重新走到餐厅,老板一家三口已经在吃饭了,餐厅挂在墙上的电视里正重播《华国好歌曲》。

“老板,我能不能在你这后面的屋檐下搭个帐篷?”杨凡指了指旁边。

老板毫不迟疑的说道:“可以。你随意就行。如果要热水的话,就到我这里来打。”

杨凡感谢过老板,抬头看了眼电视,说:“最近这个节目挺火的啊?”

年轻的老板娘接过话茬:“是啊,这个节目挺好看的。你要不坐下休息会?”

杨凡笑着拒绝了他们的邀请,再次感谢过后,转身出去了。

电视里,恰好播到杨凡出场,他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到舞台中央,面对台下的观众扬起了嘴角。

老板娘看了眼电视,又看向出门的杨凡,对老板说:“刚这小伙子跟他长得挺像的?”

老板抬起来头,看了看,说:“的确挺像的,不会真是他吧?”

说完,他自己也哈哈笑了起来,好像是觉得自己说了个挺好笑的笑话。

老板娘也笑了起来,给儿子碗里又添了一点面条,“那这么说起来,我们这里还有大明星来光顾过啦。看来,我们的东西应该涨涨价,升升级了。”

老板和老板娘相视一笑,万事俱备,只少一个“杨凡”。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