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7章 在世地仙

要不要插手北边的事,李慕玄心里也没个数,他实际上是想要插手的,毕竟,这个时代着实让人惋惜了一些,而北边发生的事蔓延到南边之后,那就是一场灾难……惨绝人寰都不足以形容。

但是,他又害怕插手了这些事之后,影响了世界自主的运转,尤其是想在,该唤醒的还没被唤醒,要是他提前出手把北边的事解决了,没了外面的隐患,九州之地能够被这群军阀打成废墟。

就是北边都这样了,这些人还在内斗,争权夺利,欺压自己人呢,要是没了外患,这得成什么样子?

当然,除了这一点之外,更多的还是异人和普通人之间的问题,如果修行者参与进了普通人的战争,并且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胜负,绝对会让“寻仙求道”超过“科学发展”,到时候这个世界的秩序也会发生变化,以后的时代怕是就要成了个人勇武决定地位,强者统治弱者的情况。

哪怕异人们隐藏的很好,所有的功果都隐藏在了历史的迷雾之中,但是,这种事终究还是瞒不过别人的,一旦别人知道了有人可以左右一场巨大的战争的走向,后果同样是不可思议的。

普通人会害怕这些,或者这位强者因为喜怒哀乐而影响他们的发展,他们的存在和他们的地位,而害怕终究会成为催命符,最后异人和普通人之间就会发起战争,直到分出一个胜负,然后循环往复……

李郸道对此深有体会,道门帮助李渊夺权,建国登基之后,李渊害怕道教一家独大,对于佛道之争作壁上观。对于佛道之争,李渊明年上帮着道教,实际上却暗地里资助佛门。

若非李渊暗示,默许,李建成这个太子怎么可能在自己老爹亲近道教,要认道祖老子做祖宗的时候,还和佛门勾勾搭搭的?

李建成又不是傻得,信道,奉道,在他们依靠着道教夺得天下,并且认了道祖为祖宗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在这种情况下,还和佛门勾搭在一起,那不就是违反李渊的意志?

李建成和佛门走得近,佛门借助李建成这个太子的威势,发展的越来越好。这么大的事,李渊不可能不知道,毕竟,李建成手底下用的人大多都是李渊的人,而且世家嘛……和李建成交好的世家,本就是李渊的支持者。

他们支持李建成,只是意味着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选择了李建成而已,若是算上李渊,当时的皇帝毕竟是李渊。

李建成扶持佛门,就意味着李渊扶持佛门,如此做法,对于道门来说,虽然不至于卸磨杀驴,却也算得上是过河拆桥了。

而这么做的原因,自然是李渊开始恐惧道门的力量和势力了,不得不把佛门引进来制衡道门。

而对于李世民来说,李渊是因为什么下台的?或许李世民的军队很有威慑力,但是,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李渊的名声坏了,世家们不愿意和李渊合作了,将军们不愿意支持李渊了,满朝文武对李渊都敬谢不敏了。

而李渊的名声为什么会坏?李郸道进城之后观望了皇宫气运,发现了李渊的秘密,然后又带着李世民去了城隍府里找到了关键性的证据。

而且,皇帝身边也有众神守护,而这些神只知道皇帝的一切秘密,就是连他们两口子晚上有了什么姿势,说了什么话都知道,李世民开始的时候或许还好,但是时间长了这谁能受得了?

偏偏神只的事,他还不能管,最后只能把秦琼和尉迟敬德两位大将安排在了门口,以武道修为和人族法度将众神排斥在外。

后来,询问过李郸道之后,李郸道才将这两位画成了画,挂在了李世民寝宫的门口,以门神的名义,阻止了其他神只的“窥视”。

这也是李世民能对李郸道的作为很容忍的原因之一,毕竟,李郸道真的给他就出了一个隐秘的空间出来。

只是,再到后来,李郸道降妖除魔,杀邪神屠恶神的做法也让李世民有了些许的恐惧,所以,才在李郸道提出辞官退隐的时候象征性的留了一下便不在挽留。

甚至于,最后怕李郸道脱离了自家的掌控,对他不利,还特意封李郸道为兴国公,虽然不能拿捏住李郸道,却把李郸道的家人就在了长安,名为享福,实际上还是想要留着已做安心。

若是李郸道什么也没做,这自然是享福的好事,若是李郸道做了什么,这些就都是人质了。

这种事李郸道明白,李慕玄自然也清楚。他此身在此界还是有些亲眷的,若是他搞事之后,被人查出来,也会连累这些亲眷的。

“罢了,一切顺其自然吧,若是哪天他们招惹到我头上,那便灭了了事,若是招惹不到……最后,总是会赢的,不是吗?”李郸道摇了摇头,盘膝坐在竹榻上入定。

另一边,左若童出现在了三一门中,安排各位长老,弟子们准备法坛需要的东西,各种祭祀天地,众神,祖师的供果,糕点,三一门所在这处山头的地契,以及祭祀时候需要焚烧的表文,还有用来锚定自己和这处山头联系的锚点。

对于自家门长这一天一个变化的模样,三一门众人都已经屡见不鲜了,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是一件好事。看着仙气消散,仿佛成为了一个普通人一样的左若童,虽然他们不知道左若童如今在修行之上的进境,但是他们还是知道什么叫做返璞归真的。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或许看起来越不一样,越异常越强大,但是对于这些老一代,真正的强者来说,越普通,越平常才是他们越强大的证明。

而左若童最近对《逆生三重》的改变,尤其是对修行之法的补充,也让众多弟子感受到了法门改变之后的强大,所以,对于自家门长的要求,虽然很是疑惑,却还是兴致勃勃的去办了。

九天之后,一个风清气朗的黄道吉日,左若童难得披上了自己的法袍,手里端着一根足有半米多长的玉如意,玉如意上并非普通的一大一小两朵灵芝的模样,而是三朵几乎相同的灵芝点缀在头尾中点之上,在灵芝的中心处还镶嵌着三颗宝珠,不过并非玉珠,也不是宝石,而是三颗仅有婴儿拳头大小的金属珠。

最上面一颗金灿灿,乃是黄金所致,还是左若童采了一天日精,花了一天以日精为火炼制出来的大日金精所化,这么一颗金色宝珠足足用了三百三十三两的黄金,重却只有三斤三两三钱。

最下面一颗银晃晃,乃是左若童花了两个晚上采了月华,又以月华为根基,拎着大铁锤花了一天一夜锻打银子,最后打成了一颗秘银宝珠,这一颗珠子整整用了三百三十三两白银,同样重三斤三两三钱。

而中间的一颗看起来却是灰黑色,在阳光照耀之下还反射金属光芒,仔细看去有些血红色,仿佛液体在流动的宝珠。

这颗珠子用的是左若童逆生状态下的一滴心头血,一滴眉心血,还有一滴指尖血混合铅汞炼制出来的丹珠,这丹珠自然不是左若童炼制的,而是李慕玄帮忙炼制出来的。

左若童修行至今,搓点普通的大药丸子也就罢了,这等烧火炼丹之法却不是他会的方法,这是李慕玄用了铅,汞,左若童的血以及不少草药炼制而成的,同样重三斤三两三钱。

如意的柄虽然是拱桥形,但是这拱桥之上,隐隐约约还有不少纹路,仔细看去就是发展,这纹路几乎和整座山脉走势相同。

同样的不只是左若童手中的这柄如意,整座山上也被埋了三根金钉,六根银钉,九根玉钉,十二根铜钉,十八根铅钉,二十七根铁钉,共计七十五根风水钉。

如今左若童站着的这做祭坛乃是汉白玉搭建而成正方形祭台,最下面是三丈三尺长卷,最上面是三尺三寸宽,台阶是三十三个,高也只有三丈三。

七十五根风水钉之中除了三颗金钉之外,其他的象征的乃是七十二地煞,三根金钉乃是天地人三才之数,就埋在了祭台之中,连接着祭台和山川。三丈三的祭台象征着三十三天,加上台中的三根金钉又是三十六天罡之数,加起来便是一百零八大圆满之数。

如此一来,整个山有了“天”,有了“地”,和左若童手中的如意相互呼应,建立了联系。

这当然是李慕玄交给左若童的,而李慕玄,或者说李郸道却是从明玄子那叫得来的方法,主打的一个就是将福地和玉如意相连,将玉如意和人相连。

有着玉如意在中间作为缓冲,省的炼化福地的地仙被福地限制,就像王延一样,福地走势,气运被迫,自身就断了长生。

如今,哪怕左若童没成就神仙的时候,三一门破了,山都平了,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如意碎了,左若童身受重伤罢了,至少不会跌下地仙道果,若是能够寻得妙法神通,或者是天材地宝帮助自己恢复过来,自然仍然是一条通途。

而左若童修行的乃是《逆生三重》,若是能够修行到极致,也就是以身化炁的第三重,受伤什么的自然也是不可能了。

这法门是李慕玄补给左若童的,毕竟李慕玄学了《逆生三重》,将来李郸道成就仙道或许也需要这法门的积累,所以也算是还了因果。

这些资源花费自然不低,甚至称得上大价钱了,但是,谁让左若童名声高,托庇于三一门之下的富商很多,这些年来,除去三一门门下修行之用,他们也攒下了不少。

便是不够的,这些人去外地名声极差的军阀家里化一些也够了,比如说左若童搭建祭台法坛的汉白玉就是从一家军阀里面借来的,那大军阀搞了这些汉白玉是为了给自己建一个温泉池的,结果到手还没热乎,就被三一门化走了,甚至于被化走的不只是钱财,还有这军阀头子家里欺压普通人的纨绔子和那位是非不分,自私自利的军阀头子的性命。

拿回来之后,便开始搭建这祭台,众多都是异人,且祭台又不大,搭建起来的时间还比不上他们运输材料的时间,一个下午就建好了。

左若童身穿法袍,站在祭坛之上,手持如意,按照李慕玄讲的步骤,焚香祷告,然后勾连自己和如意,勾连如意和地脉,炼化了整座山脉。

炼化之后,左若童瞬间感觉到了这如意之上的力量对他的加持,整座山头,在他面前没有任何的秘密,怪不得这个境界会被李慕玄称之为“遍知真人”了。

当然,不只是信息上的加持,左若童同样感觉到了自己如意之上那磅礴的炁,他甚至觉得自己借助这如意上的炁能够无所不能一般。

当然,他知道这都是错觉,毕竟,他体内的炁量还是那些,顶多通过玉如意和整座山联通之后,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有所增强罢了。

只是……站在祭台上,感应着后山木屋里明明存在着,却又仿佛虚幻的人影,甚至于那几乎和天地联通在一起的存在,左若童嘴角抽搐,还说自己没通天,这都天人合一了……

不过,左若童没说什么,毕竟他正式登临地仙了,这可是大喜事,对着感应到他的注视之后,和他点头打招呼的及欧元点了点头,便盘膝坐在白玉台上,面对自家长老,弟子们讲起了自己的感悟。

十天之后,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李慕玄才跟着三一门下一任门长洞山一同前往陆家,没错只是洞山而已。

洞山痊愈之后便顺势突破了《逆生三重》第二重的境界,虽然比不上左若童,却也不比一般的长老差了,作为下一代中第一个突破第二重的弟子,同样也是左若童最满意的弟子,自然也就顺势成了三一门的继承人。

如今左若童炼化了这处山头,周身之炁正在与这边融合,不好出山。众多长老也都在听道时候有了感悟,正在闭关修行,现在也只有洞山能出门了。

所幸,这两位一个知书达理,一个手段莫测,境界高深,左若童虽然不是特别担心,却还是现在山门口嘱托着洞山,随后现在门头看着两人带着贺礼骑马离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