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升堂断案

刘皋恨铁不成钢地戳了戳下人的脑袋。“那大娘子巴不得我死,怎么可能替我说话!”

下人害怕被刘皋迁怒,不敢再开口。

刘皋灵光一现,推了下人一把,“这样,你赶紧去找舅舅,让他来帮我。”

下人忙不迭地往外跑去,“小的这就去!”

而刘皋则往屋内走去,想躲起来。

适才的美人见刘皋进屋,忙贴上去,“公子。”

可刘皋此时完全没有心思,他一把推开适才还你侬我侬的美人,脸色阴沉不已,“滚!都给我滚!没看见老子正烦着吗?”

美人面露惊骇,“妾身知错了,这就滚。”

屋内没了人,刘皋来回踱步,时不时望向屋外,既恐惧又愤怒道:“舅舅怎么还不来?”

屋外响起脚步声,刘皋满脸欣喜地迎上去,但等他看清楚来人时,害怕得快要哭出来,“爹,爹!您来了。”

“好个狗胆的奴才!你还想找你舅舅?”刘征手中拿着一根铁棍,气势汹汹地逼近刘皋,“你以为你舅舅来了,我就不打你了?”

刘皋吓得双腿发软,直愣愣地跪在地上,苦着脸求饶:“爹,儿子知道错了!您有话好好说,千万别冲动。”

“哼!现在知道怕了?做出那些恬不知耻的事情的时候,你怎么不知道怕?你这个孽障,早知道你是个冤孽,当初我就不该让你出生在这个世上!”

刘征越想越气,想自己聪明一世,不知怎么生出这个蠢货。

不但做了坏事,而且还未彻底善后,让人当街告状,如今事情发酵,还得让他这个老子擦屁股。

这时,刘征怒从心中起,拿起铁棒就往刘皋的胳膊上一抡。

“哎哟!”

刘皋惨叫一声,捂住胳膊满地打滚,可他见亲爹还要打,他连跪带爬地躲避,“爹!我的亲爹!你别打了,你要是打死儿子,谁给你摔盆打幡?”

听见刘皋的话,刘征非但没有消气,反而越加恼怒地举起铁棒往刘皋砸去:“你……你这个孽障!”

刘皋绝望地捂住脑袋,那铁棒要是砸到自己的脑袋,还不被直接砸死。

“哐当!”

可只听见铁器的碰撞声,刘皋惊恐地睁开眼,发现自己的救星赶到,他连忙抱住来人的腿求救:“舅舅,快救救外甥,我爹要杀了我!”

来人拍了拍刘皋的胳膊,见刘皋呲牙咧嘴,他这时才发现刘皋的胳膊被打断了,因此来人脸色不虞道:“大人,切不可因外人的挑唆而打坏了皋儿,皋儿也是年轻气盛,才会犯错,说到底也是你夫妇俩对皋儿管教不严。”

其实刘征适才扔完铁棒后就后悔了,毕竟是从小疼到大的儿子,怎么可能真下死手,只是适才实在被气昏了头。

可刘征觉得,就算自己适才下手重了,他也贯不会自责,因为天底下无不是的父母。

见刘征消了气,常通判才开口道:“来人,喊郎中来替大公子治伤。”

“舅舅,”刘皋欲言又止,怕等常通判离开后,自己又会惨遭毒手。

常通判如何不知道自己这个平庸的外甥心里想的是什么,故他安抚道:“放心,有舅舅呢。”

说完,常通判让下人将刘皋带走疗伤。

这时,刘征不快地冲常通判道:“都是你们宠惯着他,你看看他有没有大家公子的风范?每日沉迷酒色,日后必定难当大任!我得准备准备,让卓儿回来好好教导。”

听见刘征想要带刘卓回来,常通判的脸色很难看。

因为刘征是定北王的第一批亲信,定北王又是个举贤不避亲的人,很多人不知道,刘征不但是玄州知州,还是北夏省的转运使,专门管理财政。

这些年来,作为刘征的手下,常通判知道,刘征中饱私囊,在不少地方有产业,都挂在刘夫人的名下。

刘夫人无子,常通判便将自己的庶妹献给刘征做妾,好在他的庶妹争气生下长子刘皋。

这让常通判以为,在刘征百年之后,他的产业都会成为常家的。

但不想刘征的另外一个小妾也生下儿子刘卓。

为了防止刘卓瓜分产业,常通判劝说刘征,将刘卓送去依山县老宅。

几年前,刘皋垂涎有夫之妇徐家娘子的事情,常通判之所以会替刘皋遮掩,也是因为怕刘征觉得刘皋无用。

却不想这件事都盖棺定论了,突然冲出来老头告状,让常通判措手不及。

可无论如何,常通判都不会让刘卓回玄州城,否则他这些年来的筹谋将会付诸东流。

故常通判忙开口保证:“大人,这件事下官已有了万全之策,定会让皋儿全身而退。”

都是千年的狐狸,刘征如何不知道常通判心中所想,只不过他没有嫡子,以后他的产业必定要留给两个儿子,再加上常通判表现得忠心耿耿,因此他也就装作不知道,但要是常通判敢做出逾矩的事情,他自然不会容下常通判。

其实刘征并没有接刘卓回来的意思,但他知道常通判最在意什么,故他不得不假借刘卓的事情,让常通判替自己卖命。

若是事情都如二人计划的那般还好,可刘征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他知道,没有吃下肚的鸭子是有可能飞的,故刘征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要是真出现了万一,势必需要一个人顶罪,而刘征和儿子刘皋自然不会是顶罪的那一个。

故刘征装作忧思道:“要是这件事没过明路还好,可偏偏告状告到平安世子面前,平安世子已命我两日后开堂审理此案,要是这件事出个差错可就不美了。”

常通判脸色一僵,但片刻后他便面色如常地表忠心:“大人,这件事从始至终都是下官一手安排的,要是出什么差错,也万不会连累大人和皋儿。”

“好!”刘征面色一喜,拍了拍常通判的肩膀,“我就知道通判最得我心,要是这件事办好了,我让夫人将玄州城北边的那块最肥沃的农庄拿给常小娘。”

常通判虽然觉得被刘征摆了一道,可他认为自己的部署按理说是万无一失,且他早就眼馋北边的那个庄子了,因此对于刘征打个巴掌,再给个甜枣的做法很受用。

……

匆匆两日过,衙门开堂审理两年前的一桩人命官司。

由于在吕毅的授意下,这一天,几乎玄州城内外的所有百姓都来旁听了。

吕毅为了在贺传雯心里留个好印象,便请了贺传雯一同旁听。

而且黄不惊是个说书先生,平日里本来就爱凑热闹,他也屁颠屁颠地跟着去了。

他还不知道,自己将大难临头。

吕毅进了衙门后,刘征便先在后堂接待了吕毅,恭维一番后,到了开堂的时间,刘征命人给吕毅搬来一张座椅,还给吕毅上了一杯茶。

吕毅悠闲地品茶,看起来他不像是在审案的大堂,反而像是会客厅。

刘征穿着官服,稳坐高堂,拿起桌上的惊堂木一拍,肃穆道:“升堂!”

左右两边站着皂隶,敲着杀威棍,高喊威武。

刘征一拍惊堂木,敦厚的声音环绕在大堂内,“带告状人上堂!”

告状的老伯哪里见过这阵仗,吓得双腿打颤。

可事到如今,他也只有硬着头皮上了,他跪在堂下,朝前磕了个头。

刘征手上拿着的是诉状,核对姓名后,声音里没有丝毫情绪,发问道:“所跪之人可是徐来福?”

“正……正是草民徐来福。”

“喔?徐来福,本官见你的诉状上面所写,是替人申冤,不知道你和苦主是何关系?为何要替他申冤?”

徐来福老脸微微颤抖,眼含热泪地回应:“草民乃是徐家的奴仆,后来老爷、夫人见草民年事已高,便给草民销了奴籍,至于为何替故主申冤,是因为草民深感故主厚恩,才会冒着得罪知州公子的风险告状。”

堂外百姓纷纷交头接耳,高赞徐来福知恩图报,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而刘征似乎没有听见百姓的风向,他眼睛一凛,继续发问:“呵,这么看来你是个忠仆了?”

徐来福见有平安世子在侧,心中大定,丝毫不惭愧地点了点头。

刘征不欲多言,而是继续传唤:“既如此,传被告人刘皋及审理此案件的官员常七!”

百姓们都以为刘征会包庇自己的亲儿子,却不想他真把刘皋传唤上堂,因此百姓都以为刘征是个大义灭亲的清官。

比起徐来福这个苦主,刘皋和常通判倒是不像被告人,而是像来玩的一般。

“父亲!”刘皋朝刘征一拜,脸上得意的神情怎么也掩饰不住。

常通判见刘皋如此混不吝,气得差点动手,同时觉得刘皋真是蠢笨得可以,故他小声提醒:“皋儿!快跪下!你难道忘记我交代过你什么了?”

闻言,刘皋才不情不愿地跪在地上,常通判松了一口气和刘皋跪在一起。

刘征的食指紧紧捏住惊堂木,适才他差一点就把惊堂木砸向刘皋,他怎么养出这么个好赖不知的蠢货,险些误了大事。

“堂下所跪之人,可是刘皋和两年前审理此案的常通判?”

常通判怕刘皋再次说出什么蠢话,连忙应声,同时给刘皋使了个眼色。

刘皋原本想反问刘征,难道父亲不知道儿子的名字,但见常通判脸色阴沉,他便不情不愿道:“正是!”

“刘皋,徐来福状告你两年前奸淫民妇徐顾氏,可有此事?”

就算刘皋再蠢,也知道不能承认,故他按照常通判给自己准备的说辞,装作愤怒道:“大人!冤枉啊!两年我才十六,那妇人是个三十多岁的半老徐娘,本公子大好的年华,怎么会看上一个跟自己娘一样大的妇人?我难不成是眼瞎了?说句不中听的话,不少人赶着送黄花大闺女给本公子,难不成放着清白的姑娘不要,偏偏去奸淫一个不清不楚的妇人。”

堂外的百姓听了刘皋的说辞,虽然觉得刘皋说话难听,但很难不同意刘皋的说辞。

徐来福见百姓似乎同意了刘皋的话,他暗叫不好,连忙解释道:“大人明察,虽然我家女主人确实不是黄花大闺女,但她才貌出众,是街坊邻居都知道的,而且还有过二流子调戏我家女主人,我家女主子虽然碍于面子并未报官,但要是打听打听,必定是打听清楚这件事。”

刘征一听,没想到还有过这种事情,只不过他觉这事对自己有利,可他并未继续追问而是朝常通判发问:“常七,徐来福告你包庇刘皋,误判徐顾氏污蔑,可有此事?”

常通判高呼冤枉:“大人,冤枉啊!此事根本不像刁民徐来福所言,而是另有隐情!”

“喔?有何冤屈?速速讲来!”

常通判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将两年的案子的经过讲了一遍:“两年前,刘皋出城游玩,恰好看见有人为富不仁,欺压良民卖地,刘皋深受大家教育,看不得不公正之事,便上前制止,谁曾想那人认识刘皋是知州公子,怕刘皋怪罪,便恶人先告状,说刘皋奸污她。”

此言一出,堂外的百姓议论纷纷,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他们没想到竟然有这么一桩内情。

可他们也不会直接相信常通判的话,因而弱者本来就更受人同情。

而常通判要做的是,让徐来福和死去的徐氏夫妇当不了弱者。

常通判一副被人冤枉的模样:“大人若是不信,可以传当年作证的农户,大人一问便知!”

刘征捏着胡须,装作深思熟虑道:“传王二一家!”

王二和王二的大儿子没想到,事情都过去好几年了,竟然还有翻供的机会?

他们很怕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可有常通判的保证,而且审理案子的是刘皋的亲爹,因此王二一家并没有太过紧张。

只是将两年前的供词再说了一遍:“确实是刘皋公子路见不平,而徐顾氏想要买我家的地,我不愿意,她便带了十来个打手,想要逼迫我卖地,这件事情村里的人都看见了,要不是刘皋公子,恐怕小人的祖产早就没了,还望大人做主,还刘皋公子清白,不能让好人寒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