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字典真正的作用【求鲜花,求一切】

李世民心里乐呵呵的刚准备离开,脑海中又出现了李佑的心声。

【大唐人人如龙,这种牛皮也能说的出了,李纲你竟然是这种人。】

【这种吹牛皮的话,也就你李二会信。】

【用来广开明智是再愚蠢不过的事情了。】

【拼音字典最大的用处是教化蛮夷。】

【这都想不明白,真是太傻了。】

李世民脸上的笑容当场消逝了。

又愚蠢又傻的李二。

朕堂堂九五至尊,在你心里就这形象!?

朕可是你亲爹。

信不信朕让你感受一下什么是父爱。

【古有秦皇,灭六国,统一文字,度量衡。】

【现在都有了拼音字典,卡尺。】

【你李二怎么没想到灭几个国,扩大大唐的版图,超越一下那秦始皇呢?】

【灭国之后,只需强制教授幼童拼音字典。】

【只需十年,他们的母语便是汉语,他们便成了大唐的子民】

【待那时,征服统治他国只不过是易如反掌。】

【所谓的吐番吐谷,将会成为大唐版图之中的郡县。】

李世民被李佑的心声惊呆了。

灭几个国,扩大版图,超越秦始皇!!!

将突厥吐谷变为大唐的郡县。

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啊!!!

在没听见李佑心神之前,若是有人这么说,李世民半点都不会考虑。

一是耗费大量钱粮和兵马,打下的土地并没有大唐的肥沃,可谓是得不偿失。

二是靠着武力征服,大唐想要统治,就会耗费大量的军队,容易被拖垮。

三是很难让这些人对大唐产出认同,归顺大唐,服从统治。

一句话概况就是,打了耗费钱粮兵马,最后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这也是为什么边关都只是重兵把守,很少主动出击的缘故。

而今在李世民竟然听到了解决的方法。

灭掉蛮夷国之时,除掉成年的反抗能力。

将幼童教化成大唐的子民,待些幼童长大,便会自发的拥护大唐。

如此一来,便顺理成章的统治了蛮夷外国。

好啊!

好!

李世民心中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心情激动的无以复加。

这可真是圣典。

他暗暗立誓,有生之年定要超越那秦始皇。

李世民激动的脚步都不稳了。

他要立刻见到几位重臣,同他们好好商议此事。

而李佑看着那踉跄脚步的李世民心中暗自嘀咕。

真不愧是李二。

三言两句就被忽悠瘸了。

他摇摇头,李世民已经走了,李纲也去修缮字典了。

但并不意味着国子监没有老师了。

除了李纲,国子监还有很多博士,这课还得继续上,只不过更加自由了些。

或许是李世民刚来过,诸多皇子们居然一个都没敢逃。

没人带头,李佑自然不会傻傻的做出头鸟。

只能无奈的学了一天,还别说,催眠效果挺不错。

御书房内。

李世民带着李纲火速召集了几位重臣,商议大事。

又发生了什么事?

陛下怎么这么着急?

什么时候李纲能进入御书房了?

几位重臣对李纲的出现感到不解。

毕竟李纲仅仅是国子监的祭酒,并没有掌握太大的实权。

在李世民复述介绍了拼音后。

重臣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学会了。

神奇确是神奇。

但好像没啥用。

广开明智,别逗了,现在实行的可是愚民政策。

毕竟朝堂一共都录取不了一百人,要那么多读书人干什么。

最重要的是,官位爵位是可以继承的,虽然要降级,但依然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此物,用来教化蛮夷可好。”

众臣心里开始考虑可行性。

随着时间的流逝。

几位重臣眼睛越来越亮。

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可行。

“老臣以为,此事确实可行,只是如今天灾不断,百姓困苦,不宜动兵。”

“待休养生息,兵强马壮之时,便可灭了那突厥,试上一试。”

房玄龄想了想回答道。

“臣以为,应将此书列入科举考试。”

“届时,教化之时所需老师便不会缺少。”

杜如晦补充道。

“臣以为应当多多编译律法,农经等书。”

“改好后,发放所有郡县,教授百姓。”

“农经可提高粮产,使百姓富足。”

“律法更可使百姓自律安居,更可减少贪官污吏,政令顺达。”

李世民和众臣你一句我一句的补充完善。

所有人皆意识到了这拼音字典的价值之高。

可谓是空前绝后,堪称圣典也不为过。

“陛下,不知此书乃何人所著。”

“臣想与他畅谈一番。”

“陛下,臣也想知。”

啊~这。

李世民嘴角一抽。

怎么突然就问起了这个。

看着兴致勃勃的众臣,李世民不好拒绝。

但现在公布,好像为时过早。

算了,反正迟早要暴露的。

“乃朕的麒麟儿,李佑所写。

“啊?”

“齐王?”

“怎么会是齐王?”

众臣大吃一惊,回神过后,怀疑李世民在骗自己。

你们父子这还玩上瘾了是吧!

既然不说那就算了。

总有办法知道的。

除了长孙无忌和李纲,众臣心中腹诽,脸上全是不相信。

毕竟李世民已经不是第一次拿李佑做挡箭牌了。

朕已经说了,信不信随你们。

李世民摇摇头,相当的无语。

这年头说真话都没人信。

p:可爱的读者们,跪求鲜花,月票,么么哒~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