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反攻的号角

随着鳌拜、岳乐等人的发言,一众满清重臣们纷纷附和。

而因局势不利而产生的骚乱也得以平息。

“皇上,现在已经是五月,未来的半年将是我大清最危险的时候。”

“但只要我大清能够熬过去,那么十万大军重建,这天下之事依然大有可望!”鳌拜总结性发言道。

咱大清虽然号称拥兵百万,可是所能够机动的不过十几万人。

而今多尼惨败于宝庆,咱大清短时间内已经没有多少能够四处救火的机动部队了。

唯一一支有能力进行战略级别进攻的军团还特么是吴三桂军团!

他战略进攻谁都尼玛不知道呢。

现在广东尚可喜、耿继茂,福建李率泰,江南郎廷佐、官效忠,湖广达素、李荫祖,都只能被动挨打,毫无进取之力。

而咱大清手中也已经无兵可派,只能熬下去。

郑四维大喝道:“谁敢不卖命,莫说是李总督,柯提督,我郑四维第一个不会放过他!”

赐朝衣、嵌珠金顶、凉朝帽、玉带、鞍马各一,以投诚有功故。

而广东的尚可喜和耿继茂,顺治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任由这两个奴才自生自灭了。

“半年时间,希望我大清能够熬过这半年吧!”顺治握紧了拳头,喃喃自语。

在荆州之战惨败后,不少大顺将士对前途完全失望。aosu.org 流星小说网

牛万程在见识了江浙地区的繁华后,也是念念不舍,历史上被调往湖广后,更是一直在盘算着要么去北京,要么回江浙。

在冯双礼进兵常德之时,更是率领麾下兵马撤入了荆州。

“一旦荆州不守,闯贼的兵锋就将直趋中原,等到那时就算我们有九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这些大顺的高级将领带兵六千余人投降,被多尔衮下令杀害。

随后手中利剑一划,将自己的血滴入了酒杯之中。

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一时间随着高守贵的出言,其余撤退到荆州的残兵败将们纷纷发现。

而郑四维这个总兵按照清军的编制,直辖的兵马应该只有两千。

但是唯独他这个昔日的大顺将领活不下来!

在大顺风雨飘摇之时,郑四维杀了大顺的荆州防御使孟长庚,以荆州重镇投降了满清。

在这些人的心中,九族重要还是自个重要?

其中在李自成和刘宗敏死后,地位最高的泽侯田见秀。

硬抗了顺军主力半年以上的郑四维终于等来了清军的援军。

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郑四维以下犯上,杀了柯永盛。

杀了一个孟长庚也就算了,十三年前的荆州之战,数万顺军喋血。

之后孙可望的北上更是摧毁了湖广的旧有格局。

顺治只能指望着武昌和荆州坚城能够挡住孙可望和李来亨!

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其他人不拼命这可是要郑四维的命啊!

既然别人要自己的命,那郑四维也就只能先取他的命了。

荆州若失,株连九族!

可是话虽如此,但咱大清都这样了,能不能诛他们的九族还不好说。

李来亨一声炮响,打响了荆州之战的第一炮。

随着郑四维的发言,荆州清军众将都脸色一沉。

可是此人原本就有兵马四千,在荆州之战中表现突出,深得咱大清的信任。

“让多尼迅速带兵北上,鳌拜你亲自去陕甘,待多尼一到迅速将其拿下,送往京城问罪!”顺治咬牙道。

哐当一声,郑四维抽出了自己的佩刀,重重地砍在城墙上,恫吓着众人。

他下令各提督、统领、总镇,速办船只,催完饷务,限三月内齐到磐石卫听令。

清廷任命董学礼为浙江总兵,加左都督衔。

荆州城内就六千披甲,如何能够抵挡住十万闯贼啊?

而孙可望、李来亨、郑成功的反攻号角已经奏响。

在湖广和昔日的战友们厮杀了十年以上。

这些年靠着顺军战友的血,郑四维染红了自己的帽子,获得了一等轻车都尉的爵位。

“陕甘之事就交给了爱卿你了。”

而与此同时,休整了完毕的郑成功,已经开始第二次北伐!

只是咱大清能挺过接下来的几个月吗?

太平伯吴汝义。

这位高守贵的高,不是其他的高,而是高一功、高桂英的高!

“提督,还能怎么办?”郑四维坚定道:“襄阳已经被闯贼攻占了。”

而且就算陕甘的局面稳住了,湖广和江南也危险。

好在在求生的欲望下,他燃烧了自己,战事从1645年七月,一直打到了1646年二月。

柯永盛闻言微微点头,自己虽然兵力较少,但荆州城防坚固,说不定还能扛上几个月等待清廷的援军解围。

1659年二月二十日,郑成功眼见诸将所部休整已有数月时间,便决定再次北伐。

既然如此,他也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在荆州再一次给咱大清出死力了!

“诸位,提督大人说得对,荆州在我们在,荆州若不在了,咱们就为朝廷杀身成仁!”

就这样丧失了机动军团的清廷只能在接下来的几个月被动挨打。

毕竟绿营之中,都是一些什么货色,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而在他们的后方,一百多门红衣炮正在转运,即将抵达荆州。

带领部下牛万程等人驻守温州。

郑成功带兵南下休整,经过舟山占领了台州、海门、黄岩县、磐石卫、乐清县等浙江沿海要地。

而高守贵便是其中之一,十几年过去了,这位大顺的旧将坐上了常德副将的位置。

但只要过个几个月,待多尼北返,十万新军有成,那么一支十几万人的机动兵团便可重组。

“皇上,我大清洪福齐天,必能熬过此劫!”

这位昔日不起眼的大顺将领,实际上是李来亨的表舅!

“高副将说的是,我等愿与郑总兵死守荆州,为朝廷建功立业!”

从那以后这位大顺的叛徒就被咱大清放心大胆的使用。

“遮!”鳌拜拱手领命。

当然了要是能够守住荆州,既保全了自己,又保全了九族,还能加官进爵,那自然是最好了。

之后又坐镇荆州十余年,除了直属的两千兵马外,荆州城中原有的各路兵马皆由他统辖。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