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第235节

“采访我做什么?”

“就是咱们十几个工厂以物易物的事,被宣扬出去了,记者同志听说这次的大宗交易是由您牵头的,就想来采访您一下。”

狄思科放下钢笔,沉吟片刻道:“就说我不在吧。”

“那记者要是要求见其他几位副厂长呢?”

有上报纸的机会,不说别人,庄副厂长肯定会答应接受采访。

狄思科想了一会儿说:“那你就跟记者同志直说吧,咱们厂目前在大搞生产,不接受采访。请他去采访其他几个工厂的厂长也是一样的,具体情况大家都了解。”

他只想闷声发财,不想惹麻烦,也不想被采访。

而且他觉得这次以物易物的初衷也不怎么值得报道,十几家快要倒闭的工厂要靠以物易物的方式才能给职工发工资,这是什么光彩的事吗?

他刚把这个月的工资问题解决,只想大干快上搞生产。

特别是技改的事情不能拖,以日化厂的情况,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冒出一笔欠债来。

他得趁着账面还有点余钱,尽快将钱拨给技术科,研发新产品。

技术科长穆英杰对于这笔资金注入特别激动。

厂里连工资都发不出,就更没钱进行技改投入了,目前生产的还是十年前研发的老产品。

他对这笔资金十分珍惜,谨慎地说:“狄厂长,之前市场反馈说指甲油比较畅销,想让我们研究指甲油。不过,技术科里已经很久没分配大学生了。前几年分来的大学生,看明白厂里的情况以后,即使被扣档案扣户口也要走人。所以现在技术科里能顶用的人没几个,像我和老钱都是研究洗头膏的。”

当年他还因为研制了梅花牌洗头膏得到了部里的技术金奖。

狄思科对此早有心理准备,颔首说:“咱们厂梅花牌洗头膏的品质没得挑,洗后不涩,香味持久,许多老顾客都在坚持用咱们的产品。”

“但是,如今市场更接受的是洗发水,销售员也反馈了咱们洗头膏的问题,膏霜质地被装进小包装袋以后,经常挤不干净,没有洗发水方便节约。您看咱们能不能保留洗头膏的特点,研发一款洗发水?或是给现在的洗头膏增加几款其他香型?”

穆英杰振奋道:“没问题!我们一定尽快拿出技改方案来!”

将资金批给技术科以后,狄思科这心里就放松了一半。

哪怕又被报销医药费的职工堵上了门,他仍能耐心将人劝回去,心情愉悦地下班回家。

然而,不等他走出办公室,就接到了来自王副市长秘书的电话。

对方让他立即去市政府一趟。

狄思科以为之前提交的那份加入退休金统筹的申请被通过了,一边感叹领导真辛苦,一边乐颠颠地去了市政府大楼。

可是,等他到了王副市长的办公室门口,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除了他,还有十几个厂长经理等在这里。

而且全是老熟人,就是之前一起以物易物的老伙计们。

走廊里鸦雀无声,但是十几个人的沉默却震耳欲聋。

大家用眼神相互交流着,什么也没说,却什么都说了。

十几个厂长一起被喊来,肯定跟以物易物有关呗。

狄思科回忆了一下整件事情的始末,除了那位记者的采访是个意外,其他都很完美。

不过,那份采访被刊登出来以后,他已经看过了。

总体来说,对他们的做法持肯定态度。

记者将出厂价自选超市的购买情况形容为爆火,并夸奖他们这个方法可以拉动内需,毕竟职工也是消费者嘛。

“北方日化厂的狄思科厂长来了吗?”秘书走出来问。

狄思科连忙举手,跟着秘书进了王副市长的办公室。

他还没来得及打量市长办公室的陈设,就先留意到了管歧珍和搪瓷厂的徐厂长。

与另两人隔空交换了眼神,礼貌地喊了一声市长,便走到管歧珍身边坐下了。

“下班时间还把你们喊来办公室,知道是什么原因吧?”

狄思科老实地答:“不知道。”

“……”王副市长将那篇报道扔在桌面上,“这篇报道的影响很大,不少人都去看过你们三个单位开办的自选超市,你们为企业寻找出路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作为企业的一二把手,你们想没想过,企业间以物易物的行为,存在巨大的偷税漏税风险?”

“领导,我们都是按照出厂价买入卖出的,”狄思科解释说,“出厂价里,包括成本,利润和税收。从其他厂拉回的商品,我们日化厂也是按照产品项接收的,不存在偷税风险。”

王副市长追问:“那自选超市呢?只要你们经营了,卖货了,那就是有营业税的!”

十几个工厂同时拉货送货,声势闹得很大,早就被有心人盯上了。

再加上这篇让他们大出风头的报道,很快就有人将小状告到了他这里。

这种交易方式存在很大的税收风险。

徐厂长经常跟市领导打交道,知道这时候不能顶嘴,给狄思科使个眼色,示意他乖乖认错认罚就得了。

然后,他很诚恳地低头道歉:“市长,这是我们的疏忽,我们只顾着帮职工改善生活了,确实忘了还有营业税的问题!”

狄思科觉得这种错不能随便认,他不顾对方的眼色,自顾自辩白道:“领导,我们厂的自选超市只对本厂职工开放,外人没有资格购买超市里的商品。而且全程不存在现金交易,都是直接抵扣职工工资的。说来惭愧,我们厂效益不佳,欠了职工不少工资,只能用这些产品当工资抵给工人们。”

徐厂长立马惊讶地望向狄思科。

避税这么大的事,你怎么能不跟大家打声招呼呢?

狄思科读懂了他的意思,摸摸鼻子道:“我刚上任没多久,还是个新手,对税收什么的还不太懂。这是我向厂里的总会计师咨询以后才弄明白的,顺便还请了区税务局的同志上门指导了工作。”

第114章

王副市长将厂长们喊来办公室,并不是无的放矢。

这几年国企转型艰难,狄思科他们不是第一个想到以物易物的企业领导。

最近隔壁市的税务部门发现,今年第一季度的产值、利润和税收指标都比计划下降了20%,但市里骨干企业的生产却普遍增长了。

调查组一查才发现,由于资金周转困难,企业间频频以物易物。

大部分产品的售价都低于正常售价,造成了税款流失。

北京这边听到消息后,也开始排查类似问题。

而就在这时,报纸上出现了一篇关于十几家国有企业以物易物的新闻。

这不就是活靶子嘛。

立马就有人将事情捅了上来。

王副市长严肃地说:“市里正在严查税收问题,最近会有调查组去你们几个厂调查情况。有没有偷税漏税,还得看调查结果。”

狄思科三人:“……”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日化厂和食品公司还好,虽然开办了超市,却都只对职工开放,该交什么税还算有据可查。

搪瓷厂的徐厂长就惨了点。

这年头对税收管得其实不太严,他们要是默默地短暂经营几天超市,没什么人会特意来查。

没想到一篇新闻报道会给他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按照王副市长的本意,如今国有企业都挺艰难,这些厂长能想办法把日子过下去总比那些不作为的企业领导强。

可是,税收是大问题,既然被人捅了上来,他自然要趁机让厂长们引起重视。

“市里马上要为厂长经理们开办一期税务培训班,防微杜渐,你们这十多个企业的厂长经理都去培训班学习一下吧。”

狄思科:“……”

这咋还带连坐呢!

他们三个工厂是换货换得最多的,所以在厂里开起了小超市,但是对外营业的只有搪瓷厂。

也就是说,十多家企业的领导,都要陪着搪瓷厂的徐厂长上培训班了。

从办公室出来时,门口那些厂长还不知道市长要让他们上培训班的决定。

三人不敢在门口多呆,跟众人挥挥手就先离开了政府大楼。

“看来这次要拖累大家跟我一起上培训班啦!”徐厂长尴尬地哈哈了两声。

狄思科笑道:“我刚到厂里不久,对税务问题本来就是一知半解,有机会学习学习也是好事。”

徐厂长心知人家说的是客气话,长期搞外贸的人,对财税多少是有些了解的。

他拍拍对方的肩膀说:“下周开始上课,到时候我请客给大家陪个不是!”

管歧珍嫌弃道:“行了你,每次请客都吃卤煮,我可不想吃了。税务培训班的通知上礼拜就下发了,自愿报名的时候没人去,趁着这次被人举报的机会,正好强制咱们去学习。”

狄思科每个礼拜要去研究生班上两天半的课,这回又加上一个税务培训班。

他忍不住跟于童嘀咕:“我上班以后上的课,比上学的时候还多。”

“这么快就厌学了?”

“暂时还没有,最近上的课比较实用,理论课可以跟单位里的实际结合一下。”

于童忍不住提要求:“学习的同时也得兼顾锻炼身体啊!”

“我到厂里工作以后,基本没有运动的时间,”狄思科撩开上衣下摆给她看,“能保持成这样,全靠我每周两天的骑车上下班。”

日化厂比宝莱公司还远,单程骑车需要两个钟头。

因为于童对腹肌的执着,他每周要抽出两三天,骑山地车上班。

早上不到六点就从家里出发,晚上八九点钟才能到家。

他对日化厂的工作部署,大部分是在骑车过程中完善的。

他拉着于童的手在自己身上摸摸,“于总,我这周运动了三天,要不您检阅一下成果?”

“光天化日不许耍流氓啊!”于童往窗外瞄了一眼,“孩子还在院子里玩儿呢!”

“有二舅妈看着呢,让他们自己玩儿去吧。”

狄思科说干就干,抱起媳妇进了浴室。

www.youxs.or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ouxs.org。唐三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www.youxs.org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